寫給公民的40堂思辨課

  • 作者:公民不下課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2/02/07

  • 定價:399元
  • 優惠價:79315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86-5596-58-3
  • 系列:我思
  • 規格:平裝/288頁/14.8x21cm/普通級/部分全彩印刷
  • 分類:社會
好書分享:
內容簡介

學會「獨立思考」,

成為更好的「公民」。

人氣知識平台「公民不下課」寫給現代台灣人的公民讀本,

社會、經濟、政治、文化,不可不知的40個議題,一手掌握時代脈動!

【前促轉會專任委員】林佳範 專文推薦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作者】宋世祥、【報導者文化基金會執行長】何榮幸、【「丹尼老師的公民教室」創辦人】呂昱達法律白話文運動、【「小紅帽 Little Red Hood」創辦人】林薇、【公民教師】周維毅故事StoryStudio、【政治大學社會系副教授】苗延威、【北一女中公民老師】陳惠女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好評推薦

「思辨」是現代公民的行動準則,

更是進步社會的成長養分,

傾聽世界上的各種聲音,

你將找到屬於你自己的答案。

轉型正義是什麼?都過了多少年了,還不能放下仇恨嗎?

在網路上觀看或下載性侵影片,該不該與拍攝者同罪

通姦除罪化後家庭價值何在?政府鼓勵「養小三」嗎?

想加薪就罷工、不喜歡就罷免,社會這麼亂都是因為「太民主」

網路上的消息究竟是真是假?怎樣才能不掉進認知戰的陷阱?

世界瞬息萬變,我們的注意力有限,身處在「資訊即生活」的年代,我們該如何對閱聽的資訊做出適當的判斷?如何選擇自己相信的事情?

從近在咫尺的食安問題、缺水危機,到遍及全球的性別平權、人權議題,隨著視角不同、立場各異,是非的界線也隨之模糊,而「思辨」就是我們茫然無措時的引路明燈。

「公民不下課」針對影響國內外的40個重要社會議題,用條理清晰的文字、縝密詳實的資料,引領我們踏上「思辨」的道路。書中呈現不同觀點的闡釋,希望能拓展讀者的思考維度,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宏觀視野。

或許你曾夢想改變世界,卻無奈喟嘆自己的渺小無力,但當你嘗試不再只當「旁觀者」,而是學習成為社會的「參與者」,終有一天,我們也能挺身而出,讓世界,成為我們更喜歡的那個世界。


關於作者
公民不下課

我們是一群具有人文社會科學背景、在海內外各地讀書工作的青年們,有感於臺灣諸多公共議題相關的討論百花齊放、立場多元,於2019年集結,以「議題討論輕鬆入門」為目標,運用社群媒體經營,透過國內外時事與社會議題的懶人包整理,分享我們認為重要的事物與價值,以及從社會科學視角觀察世界的方法。
我們是徘徊於世界各時區、穿梭於龐雜資訊的20代,希望能提供一個起點,邀請更多人加入,討論身邊大小事與廣闊世界的運行之間的關係脈動。
當放學鐘聲響起,公民課下課,公民不下課。

粉絲專頁、IG:公民不下課
目錄

作者個人簡介
推薦序──民主挑戰與公民自由

我們的日常生活:社會與文化
第1課 從食安到食育──德智體群美和「食農教育」
第2課 語言如何復興?──臺灣原住民的族語復振之路
第3課 職場性別平等──從婚育歧視、男女薪資差異談起
第4課 托育政策的困境──扶養孩子是誰的責任?
第5課 月經稅──一場「寧靜」的流血革命
第6課 女性的權益vs.胎兒的生命──墮胎爭議中的道德兩難
第7課 清官難斷家務事──通姦罪在臺灣
第8課 跨性別權益──容易被遺忘的非二元性別權益
第9課 網路色情與性暴力犯罪──從韓國「N號房」事件談起
第10課 臺灣媒體發展之路──媒體是資訊守門人還是操弄者?

社會運作的基礎:國家政策與個人利益
第11課 吸菸是人權嗎?──無菸世代的不平等
第12課 不爽就可以罷工嗎?──罷工的合法程序
第13課 軍中的特別權力關係──臺灣軍事審判
第14課 經濟振興與紓困──危難下的國家經濟與財政政策
第15課 健康風險誰來負擔──健保與社福制度的困境
第16課 能源轉轉轉──臺灣能源轉型怎麼運行?
第17課 公共住宅政策──新加坡如何落實「居者有其屋」?
第18課 稅賦制度背後的貧富差距掀起革命?──法國黃背心運動啟示錄
第19課 民主轉型大卡關──當「發大財」,遇上「不公平」
第20課 資訊是一種武器?──從假新聞到認知作戰

地球村的挑戰:全球化與自由不平等
第21課 網路學習時代的城鄉差異──臺灣數位落差情況
第22課 世紀大缺水──水資源去哪了?
第23課 野火燒不盡──全球森林大火的威脅
第24課 假新聞與媒體識讀──網路時代的必備技能
第25課 反境外勢力──爾虞我詐的國際攻防與角力
第26課 全球化下的「外出打工族」──移工福祉與工作權
第27課 經濟版圖大風吹──貿易戰與貿易協定
第28課 是移民還是難民?──歐洲移民爭議
第29課 「貧窮」與「脫貧」──如何思考貧富不均的本質?
第30課 通往理想未來的路標──SDGs永續發展目標

迎向更美好的未來:政治與法律制度
第31課 世界轉型正義史──釐清歷史,邁向未來
第32課 威權與民主──兩者之間的距離有多遠?
第33課 民主內涵與「投票」──民主機制的多元設計
第34課 美國總統是怎麼選出來的?──贏者全拿的選舉人團制度
第35課 人民參審會帶來民粹的正義嗎?──國民法官制度上路
第36課 鼓勵女性參與政治──國會殿堂的性別平權
第37課 修憲不修憲──臺灣憲政變遷走向何方?
第38課 小國無外交?──強權政治下的小國邦交
第39課 不只是個人的個人隱私──跨越國界的資訊安全
第40課 瘟疫與國家治理──傳染病大流行下的社會
參考資料

內容試閱
民主挑戰與公民自由
前促轉會專任委員/林佳範

揮別二○二一迎向二○二二,全球仍受Covid-19的影響,新的Omicron變種病毒正肆虐各地,雖然多國的人民多數已接種疫苗,但感染率仍在這些國家創新高。英國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在其耶誕特刊之Banyan專欄,回顧二○二一亞洲民主的狀況,其表示就算稱其「民主倒退」(recession)仍過度樂觀,因為如此用語仍預設,會有底部反彈的一天,惟對許多亞洲國家而言,仍過度的認定其發展,蓋許多國家本身即仍未是民主政體,而就算名目上是,許多運作上仍有出現反民主或不民主的作為,如打壓反對或政治異議者等,而台灣則是罕見的民主明燈(beacon),縱使在中國持續的霸凌下,其並未退縮或倒退。

作為亞洲的民主模範生,在疫情和中國武力的威脅下,我們沒有藉公共衛生或國家安全為理由,而扭曲或擴張憲政民主運作下政府或國家的權力或不當地限制人民的自由或權利;相反地,就在如此的威脅下,我們仍依法進行民主的公民投票,實踐直接民主的「主權在民」。然而,縱使如此,臺灣的民主仍有許多的挑戰,如這次公民投票的過程與結果,即突顯我們的民主,仍受制於「政黨的動員」,而非真正的「人民做主」。公民投票,理應超越政黨,聚焦於特定的公共議題,非如公職的選舉,投票的結果係政黨的競爭,而是由全體人民來承擔自身投票決定的後果。然而,我們必須要問,承擔決定後果的人民,其對於公共議題的認識是否充分?對於不同立場的利弊得失,是否有足夠的理解?或我們的投票,仍取決於對政黨的喜好,或是建立在對於議題的掌握?換言之,公民投票作為政治權利的行使,其不再僅是對於公共職務統治權力的民主同意,其更係公民直接展現其獨立與自主性,蓋將重要的公共決定,直接地交由人民來抉擇。

每一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條件均不相同,其政治體制皆受制於各種不同條件之制約而發展,惟就民主政體而言,其更仰賴公民自身的民主素養,蓋其保障人民的自由,更仰賴人民的參與,來維繫其民主體制。換言之,人民若投票選擇家族政治,民主……more
1 2 3 4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