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引言
誰能擁有?憑什麼?
「我的!」這原始的呼喊是孩子們最早學會的用語之一。玩沙坑遊戲的幼兒在爭奪塑膠桶的英勇纏鬥中會這樣大喊一聲。對成人來說,所有權的概念似乎很自然,沒什麼好爭辯的。你很清楚擁有物品意謂著什麼,不管是買新房子還是拿走最後一片派餅。我的,意思再簡單不過。
但你對所有權的許多理解是錯誤的。一旦明白這些規則實際上是如何運作,你便會看見在平常的所有權概念背後上演的精彩好戲。政府、企業和一般人都在不斷改變關於誰得到什麼、為什麼得到它的規則,而每一次抉擇都會產生贏家和輸家,一直以來都是如此。歸結起來,人類社會的存在正是為了幫助我們處理對於稀缺資源的爭奪——無論是食物、水、黃金或性伴侶,免得我們老是互相殘殺。
就連伊甸園故事都繞著所有權打轉。上帝訓示亞當和夏娃,智慧之樹和它的果實是上帝所專有。「那是我的,別想碰。」然而第一個摘下蘋果的人被逐出了樂園,人類的歷史由此展開。從那時起,人人都想爭奪所有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