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錯覺:真相,不一定跟多數人站在同一邊!

Collective Illusions:Conformity, Complicity, and thr Science of WHY WE MAKE BAD DECISIONS.

  • 作者:陶德.羅斯
  • 譯者:劉維人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2/12/26

  • 定價:420元
  • 優惠價:79332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626-7181-41-6
  • 系列:我思
  • 規格:平裝/304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心理
好書分享:
內容簡介

真相,不一定跟多數人站在同一邊!

《黑馬思維》暢銷作家、哈佛大學教育心理學權威最新力作!

2022年美國Amazon商業、領導力和科學領域年度暢銷書!

榮登《出版家週刊》、《華爾街日報》暢銷排行榜!

2023年1月博客來選書

《逆思維》作者亞當‧格蘭特

哲學雞蛋糕腦闆朱家安

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李怡青

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

台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長孫旻暐

暢銷作家許菁芳

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大腦簡史》作者謝伯讓

各界名人好評推薦

為什麼每次一有傳言衛生紙缺貨,就會出現貨架一空的搶購潮?

為什麼最極端的少數人,能夠引領輿論風向,卻沒有人願意出面駁斥?

古代貴族曾經認為吃番茄會染上鉛中毒,長達200年都沒有人敢嘗試?

空姐神色不對勁,就能導致全機乘客陷入恐慌,釀成墜機的悲劇?

北非女性明明深受傳統割禮所苦,卻仍然選擇讓下一代受傷害?

在我們的生活中,上述案例不斷上演,大量群眾的盲目跟風、無法斷絕的社會陋習、黨同伐異的民粹狂潮……人們害怕與他人不同,期望與旁人保持一致,寧可放棄思考、盲目追隨意見領袖,深陷「集體錯覺」中,也沒有人願意站出來問「為什麼?」

哈佛大學著名教授陶德.羅斯認為,人們之所以會被「帶風向」,關鍵不在於媒體的偏頗或誤導,而是我們內心的「從眾心態」,每個人都渴望得到愛與認同,為了融入群體、獲得歸屬感,往往選擇閉口不言,甚至說出違心之論,人們心甘情願與錯覺共謀,最後卻迷失了心中的答案。

儘管「集體錯覺」是出自於人性,永遠不可能從社會上滅絕,但我們卻可以選擇拆穿它,奪回思考主控權。只要時刻保持理智,以開放心態接納不同觀點,並隨時果斷提出自己的質疑,就能將內心的「從眾心態」,轉化為獨立的「批判思維」,做出最正確的人生抉擇!


各界名人強力推薦

【來自全世界的最高讚譽】

陶德.羅斯精準地分析了集體意識的謬誤——以及我們該如何對抗群體思維。他科學實證,幫助我們重新思考這些問題,並奪回理智思考的權利。他取得了一項罕見的成就:挑戰事實的真相。他顛覆了我們的固有認知,並提供了一種重新思考世界的方式。——《逆思維》暢銷作家/亞當‧格蘭特

羅斯探討了為什麼人們總是傾向相信他人,並跟隨他人的認知與行為做決定。然而這些因素會讓大多數人混淆,導致我們做出錯誤的行為。這是一本令人大開眼界、發人深省的書,讓我們得以好好審視自己。——《書單》雜誌

我們對成功的初步理解,大多是高於平均分數、平均成績,擁有比平均值更好的天賦……然而這樣卻會嚴重低估了人類的潛力。這本書的可讀性、啟發性,都遠高於平均水平!——《未來在等待的銷售人才》、《驅動》作者/丹尼爾‧H‧平克

陶德.羅斯的這本發人深省的最新著作,挑戰了人們對「平均」的定義,讓我們對社會的差異和人類的潛力的概念,有著顛覆性的全新見解。——《重構的真理、美麗和善良》作者/霍華德‧加德納

這本書將為廣大讀者帶來震撼,讓我們審視自己對於集體與平均概念的偏見,正是因為這些偏見根深柢固,幾乎不曾被我們看見,絕對值得一讀!——《紐約時報》

關於作者
陶德.羅斯Todd Rose

美國知名教育發展心理學家。
非營利組織「個體機會中心」(Populace)共同創辦人。
哈佛大學教授兼教育學院心智、大腦與教育計畫主任。
哈佛大學人類發展博士。
哈佛大學心智、大腦與教育碩士。
他帶領哈佛大學「個體性科學實驗室」團隊,與非營利組織「個體機會中心」,致力於打破人們對平均值的迷思,推廣個體獨特性的重要,並將其應用於人類潛能、人才發展和社會制度設計等議題上。
「打破平均值」這個衝擊性的觀點,獲選為哈佛大學教育學院最重要的八個概念之一,他陸續受邀到TED、Google與各大企業或教育機構演講。羅斯並在哈佛大學教育學院推動「黑馬計畫」,透過上百位各界成功人士的深入訪談,歸納出屬於他們的成功之道,他也將研究成果寫成《黑馬思維》。
《集體錯覺》是他睽違4年的最新巨作,以敏銳的觀察與詳實的考證,深度探究人們盲目的從眾心理,直指諸多社會現象的問題根源,不只廣受好評,被各大權威機構推崇,更被譽為他的必讀之作。
著有《終結平庸》、《黑馬思維》、《集體錯覺》等備受推崇的暢銷書。

目錄

引言 榆樹谷的秘密

第一部分 :從眾陷阱
第1章 國王的新衣
第2章 謊言換來的認同
第3章 無聲的轟鳴

第二部分:社會困境
第4章 小小變色龍
第5章 昔日陰魂
第6章 恐怖的誤解

第三部分 :重拾我們的力量
第7章 一致性的優點
第8章 相信陌生人
第9章 活得真實坦蕩

致謝
資料來源、索引

內容試閱
引言 榆樹谷的秘密

我們的想像,比現實更常傷害我們。
——塞內卡

美國紐約州伊頓鎮的某個郵局,矗立著一座假燈塔。郵局以前是加油站,改裝的時候把這座兩層樓高的建築物保留了下來,紅白相間的螺旋讓人想起舊時代理髮店的柱子。這座假燈塔位於紐約州的柔軟肚臍,一個只有幾千人的鄉下小鎮,大約一個世紀以前,它默默見證了一件你從未聽說過的關鍵民意調查。
一九二八年,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有一個叫作理查.山克(Richard Schanck)的博士生。他是日後社會心理學的開山鼻祖之一,當時剛剛搬到伊頓,想要研究每個個體如何形塑自己的觀點。他之所以選擇伊頓,是因為這裡規模很小、連結緊密、信仰虔誠,這裡沒有大都會的繁華生活,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山克後來在一二八頁的博士論文中把這個小鎮稱為「榆樹谷」,它就像每個鄉下小鎮一樣,每個人都密切關注著每個人。這裡的八卦傳得很快,無論是張三的孩子放學路上偷摘了鄰居的蘋果,還是李四深夜回家的時候走得太急被樹根絆了一下,都不用多久就會傳遍整個小鎮。
榆樹谷的居民都知道,山克搬來這裡是為了研究他們的社會行為;但沒過多久,他們還是把這個大都會的學者跟他的妻子當成了自己人。山克夫妻在榆樹谷的三年中跟當地人打成一片,而且因為他們每個禮拜都上教堂,榆樹谷的人也邀請他們參加自己的洗禮、婚禮、葬禮,甚至邀到家裡來共進晚餐。
山克隨身帶著一個筆記本,觀察到什麼行為就記在本子上。他經常請教居民對於各種行為舉止的看法,尤其是布道者在講臺上提過的那些禁忌。舉例來說,他會問「洗禮必須全身浸到水中嗎?還是只要在身上灑水就可以?」「禮拜天可以去看戲嗎?」「可以用撲克牌玩紙牌遊戲嗎?」(榆樹谷都是清教徒,清教徒厭惡賭博之類的骯髒娛樂活動,而且JQK牌面上的封建圖案,讓人想起他們討厭的英國皇室)之類的問題。調查的結果相當一致,當他在公開場合問這些問題,絕大多數人都說不能用撲克牌玩遊戲,就算拿來打橋牌也不行。
不過山克光是第一年就發現,榆樹谷的村民全都說一套做一套。例如他們在公開場合都反對抽菸喝酒打牌,可是只要一回到家裡,就大大方方地跟其他成年人一起做這些事。山克覺得這種前後不一很有意思:為什麼在這個社區裡,大部分的人都會公然反對某些事情,私底下卻理所當然地做那些事情?
所以山克偷偷問他的那些新朋友,他們的行為到底是怎麼回事。山克的問題很有趣,它的答案不僅從此改變了人類對大眾輿論的看法,也讓我們決定出版這本書。
「你覺得鎮上大部分的人,對抽菸喝酒打橋牌的看法是怎樣啊?」
「大部分都會說,」村民回答,「這些事情罪大惡極吧。」
根據山克的紀錄,百分之七十七的榆樹谷居民都認為用撲克牌來打牌……more
1 2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