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人【全新版】:《異鄉人》存在主義大師的最後遺作!沒讀過《第一人》,就無法了解真正的卡繆!

Le premier homme

  • 作者:阿爾貝.卡繆
  • 譯者:吳錫德
  •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7/05/12

  • 定價:360元
  • 優惠價:79284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57-33-3298-5
  • 系列:當代經典
  • 規格:平裝/336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法國文學
好書分享:
內容簡介

沒讀過《第一人》,就無法了解真正的卡繆!

《異鄉人》存在主義大師的最後遺作!
卡繆寫作生涯最動人的句點!

【巴黎高等社會科學院歷史與文明研究所博士候選人】朱嘉漢 專文導讀!
【作家】王盛弘、【小說家】王聰威、【作家】高翊峰、【作家‧教授】郭強生 鄭重推薦!特別收錄:卡繆手稿+未完成稿的筆記及大綱+獲頒諾貝爾文學獎後致恩師的書信!

就這樣年復一年,
在黑暗裡緩緩行走在這塊被遺忘的土地上,
而在這上頭,每個人皆成了第一人!
至於他自己,則只能在沒有父親的庇護下自行成長……

傑克‧柯爾梅里站在父親的墳前,心頭為之一震,已經四十歲的他赫然發現,長眠在此的父親竟然比自己還年輕!衰老的時間與死亡的威脅在此刻化為具體,召喚他踏上追尋自我的回溯之旅。當傑克重新回到這片自幼生長的土地,過往的一切像一幕幕揮之不去的影像不斷朝他襲來:嚴厲的奶奶、文盲又近全聾的母親、不時與自己爭吵的哥哥、如同父親的小學老師,還有阿爾及利亞的太陽、暮色低垂的海面、星光熠熠的夜晚、宛如迷宮的植被,以及小吃攤與混雜的族群……這些若隱若現的記憶,在在逼使著他探尋已逝父親的足跡,以及那個謎一般的自己……

《第一人》是卡繆以自身故事寫就的自傳體小說,尚未完成的手稿在一九六○年卡繆車禍喪生的現場被發現,卻直至三十多年後才得以首度面世。那些未經修潤、不時露出破綻的文字,反而讓讀者得以窺見他最真實的面貌。「我從何而來?」「我將往哪裡去?」《第一人》不僅錨定了這片蒼茫大地中「我」的位置,也讓卡繆的創作系譜得以完成。


各界名人強力推薦
即使到了最後,卡繆透過《第一人》,仍是想說,「荒謬―反抗―愛」總不是一個理想的線性階段論,而是一條一開始便纏在人類身上的鎖鏈。卡繆將這本小說設想為「想像力的小說」,透過想像力,傑克不僅與父親的命運連結,也串連起無數的「第一人『們』」。這些人「一個接一個地去學習如何在漂泊無根以及失去信仰的情形底下過活」,遺忘如此多,但這不減損他們「學習如何成為一個人」的價值與追尋,這或許才是卡繆一直以來,最為核心的思考。――巴黎高等社會科學院歷史與文明研究所博士候選人/朱嘉漢

一定要讀《第一人》,這部因為他意外過世而未完成的小說。這本書原來應該至少兩倍厚,它敘述小阿爾貝,一位農工與清潔女工之子,如何變成大卡繆,變成一位世界知名的諾貝爾獎得主。從這本書中,你將看到一位窮苦人家的孩子,如何忠於自己,並成為一個偉大的、極度自由的哲學家!――法國當代哲學家/米榭‧翁福雷

在他這部最後的作品中,卡繆對他的過去和私人世界進行了朝聖,迫使讀者質疑與他的名字有關的思想:存在主義、荒謬主義、陌生人的異化社會、反抗理論、薛西弗斯的神話……書名《第一人》暗示著人的原初模式,身為一個「自己創造自己」的知識分子,在書名上有更大的意義。身為自我世界中「第一人」的年輕卡繆,不得不自我教育、自己長大,因為沒有父親的權威和指導,更沒有文化傳承,他必須自己發展出自己的真理和道德。但除此之外,書名所指也代表著阿爾及利亞本身,人們生活在一個真空之地,並忘記了它的過去,在這一個「遺忘之地」中,每個人都是第一個人。――紐約時報/維特‧布倫伯特

如果卡繆有機會將它完成,我認為這本書將會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目前接近完成的部分,是關於他在阿爾及利亞的童年(顯然它近乎自傳),它是我所讀過的作品中,最美麗也最溫暖的寫作,雖然它以這樣的狀態纏繞於紙上,幾乎未經任何編輯過程,卻使我深信他是一個天才,並欽服於他那絕妙的靈感。――《犁頭》文學雜誌編輯/艾克謝‧艾胡賈

關於作者
阿爾貝‧卡繆Albert Camus

1913年出生於北非阿爾及利亞的蒙多維。一歲時,父親死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馬恩河之役。母親為他人洗衣打掃,負擔貧困的家庭生計。在恩師路易‧杰爾曼的引導與鼓勵下,未因貧窮而中斷求學,並以半工半讀的方式在阿爾及爾大學完成哲學學位。

1942年出版《異鄉人》和《薛西弗斯的神話》,奠定了他在國際文壇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曾任《共和晚報》及《巴黎晚報》編輯,德軍侵法後則領導地下反抗運動報紙《戰鬥報》,成為法國最重要的意見領袖。

「荒謬」與「反抗」一直是卡繆思想的核心,他也是第一個讓「荒謬」成為存在主義重要概念的人物,並與沙特並列為法國文壇的兩大思想巨擘。然而一直被視為存在主義代表作家的卡繆,卻宣稱自己從來都不是一個「存在主義者」,而只是一個「存在的」思想家。1957年,以「作品對人類的良知具有非常清晰且誠懇的闡明」為由,獲頒「諾貝爾文學獎」。另著有《瘟疫》、《卡里古拉》、《反抗者》、《墮落》、《放逐與王國》等書。

1960年1月4日因車禍不幸去世,享年僅47歲,並留下最後遺作《第一人》。
內容試閱
四十年過後,在駛往聖布里厄的列車走道上,有一名男子正以一種無動於衷的眼神凝視著春日午後淡淡陽光下掠過的景色;這段從巴黎到英倫海峽窄小且平坦的土地上布滿了醜陋的村落和屋舍。這片土地上的牧園及耕地幾世紀以來已被開墾殆盡──連最後的咫尺畦地都未漏過,現在正從他的眼前一一湧現。這名男子未戴帽、理個小平頭、臉型削長、輪廓細緻、身材中等、淺藍的眸子有著率直的眼神,雖然已四十開外,但穿上那件雨衣仍略嫌清瘦。他雙手牢牢地握住車窗上的扶欄,整個身子的重量放在一側地站著,胸部開敞,讓人有一種自在又活力十足的模樣。此時火車減緩速度,最後停靠在一個不甚起眼的車站。沒多久,一位長得還算標致的年輕女子經過那名男子所站位置的窗外。她停了下來準備換另外一隻手提行李,發現有這麼一位乘客就站在那兒望著她微笑,所以她也不得不報以笑靨。那男子正準備放下車窗之際,火車卻已行駛上路了。「太不湊巧了!」男子說道。那年輕女子則一直對他面露笑容。

這位旅客回坐到三等車廂靠窗的座位。正對面坐著一位頭髮稀少又平貼的男子,若沒有那副腫脹的面孔及酒糟鼻,看起來應該還更年輕些,他正閉緊眼縮成一團地坐在那兒費力地喘著氣,顯然是因為不良的消化作用所致;且還不時快速地瞟眼望向對座的旅客。在同一張座椅靠走道這邊則坐著一位著盛裝的農婦,頭上戴著一頂飾有一串蠟製葡萄難得一見的帽子,正替坐在一旁、一臉蒼白無力的紅棕色頭髮的孩子擤鼻涕。這位旅客的笑意全消;從口袋裡拿出一本雜誌當消遣,讀起一篇文章,禁不住打起了呵欠。

過了不久,火車慢慢地停了下來,車廂門上的告示牌出現了「聖布里厄」的字樣。這位旅客立即站起身,不費勁地便從他座位上方的行李架上把一只折疊式行李箱拿了下來;然後向包廂內同行的乘客致了意──對方則回以訝異的表情──便踏著迅速的步伐,跨過車廂三階的踏板。到了月台,瞧見左手因先前擱在銅欄杆上給弄髒了,便掏出一條手帕仔細地擦拭著。然後便朝出口方向走去。一群衣著灰暗、臉色污黑的乘客漸漸地向他靠攏。他在有著幾根小柱子支撐的雨棚下耐心地等候驗票,又靜靜地等著不發一語的剪票員遞還給他車票。穿過四壁空盪但卻骯髒得很的候車室,那牆上只裝飾著幾張舊海報,其中的一張蔚藍海岸風景甚至都蒙上黑漆漆的煤煙。在午後斜照的光亮裡,他快步地走向那條朝向市區的街道。

到了旅館,他要了原先訂好的房間;回絕了一臉……more
1 2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