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第一章
覺得只有自己落後而不安的時候
—— 擺脫負面思考的方法
沒錯,我不是一個人。不是只有我在拚命。
光是知道不是只有我覺得辛苦,便是莫大的安慰。
大家一起加油吧!
事情很多但什麼也不想做的時候
全新的職場總是令人難以適應。要重新跟別人建立關係,又要了解組織和內部的情況。在了解專案並能夠做出有意義的貢獻之前,需要付出相當多的努力和時間。我本來預計六個月左右就能適應新工作,但是進入谷歌半年的我,依舊委靡不振。
好像全世界的天才都跑來這裡了。我總覺得自己只是運氣好才會被錄取,並沒有待在這裡的實力。每當那種時候,我就很害怕自己的真面目會被人揭發,常常躲進廁所或在停車場的車子內坐上許久。
也是,畢竟谷歌是「販售夢想」的地方。要解決什麼問題、為什麼要做這個、這會如何改變世界等等,我們經常討論這些宏偉卻模糊的願景。就算只是想新增一項功能,也需要提出各種哲學解釋和意義。討論人類和機械要如何進行對話的時候,也要透過各種詮釋和切入點提出不同的提案。每每看到其他人販售夢想的表演舞台,覺得自己不適合這裡的自責感和恐懼就席捲而來。
令我痛苦的想法有兩個。一個是都到這個地步了,我仍未拚盡全力;另一個是,我好討厭那樣的自己。
明知問題在於目前碰到的情況,我雖然擔心卻又沒有作為,靠吃東西抒壓,拖延該做的事,沉迷於上網。如此一來,我就愈加討厭自己。然後被時間追著跑,分秒必爭地工作,那樣品質當然會下降,所以更加覺得自己快瘋了……我擺脫不了這個惡性循環,這種情況持續了快一年。有一天,朋友勸我接受專家的諮商看看。一年也算徬徨夠久的了,我抱持著抓住最後一根稻草也好的心情,當天立刻預約了諮商時間。
剛開始諮商的那段時間,我努力裝作現在還不到最糟的狀態,沒有表現出真實想法。直到有一天,我說出了煩惱。我說自己並不是很糟糕的人,是可以做得比現在更好的人,但是我不夠自律,又沒有全力以赴,所以才會愈加討厭自己。愈是那樣,我就愈折磨自己。我問諮商師要怎麼做,才能再一次把事情做到最好。
諮商師一邊點頭,一邊聽我說了許久的話,然後開口。
「那是因為妳的身體正在竭盡全力。妳已經筋疲力盡了,所以身體為了維持機能,渴望攝取糖分和高卡路里的食物,畢竟身體還要活下去啊。妳的內心也在盡力找尋可以休息的地方,所以妳才會想要上網。因為妳去到那裡的話,心情會放鬆下來,產生慰藉和安全感。畢竟妳的心也要活下去啊。所以你現在為了活下去,已經在盡最大的努力了,對自己寬容一點也沒關係。」
聽到那句話的瞬間,我瞬間飆淚。
「我以為自己陷入無力感而不願意拚盡全力,但原來在我鞭策自己的時候,我的身體正在想辦法拚命撐下去,原來我的心也在想辦法盡力活下去。原來在沒有好好照顧自己的這一年來,我的身心奮力掙扎著想活下來,直到我開始照顧自己……」
牢牢束縛住我的罪惡感和自我折磨的情緒好像獲得緩解了。我浮現了一個念頭,不要再對自己置之不理或折磨自己。
諮商師派了功課給我。第一項是記錄每天應該做的事,就算是小事也要記下來。而且每次完成事情的時候,要稱讚自己。第二項是想到什麼就寫到筆記本上,把腦海中的東西都往外倒。
自從那天之後,再瑣碎的事情我也會寫進「待辦清單」。我發覺光是把事情列出來,就能消除一大半因為逃避做事而產生的不安。我先是逐一進行安排會議或寄電子郵件等單純的工作,在完成兩項清單上的工作後,通常又會出現三個新的待辦事項,但是因為看得到工作進度,所以受到的壓力變小了。處理瑣事的時候,我開始深入思考令我不安和壓力大的真正原因。是因為我現在感受到的文化衝擊和工作壓力是矽谷的特色嗎?還是因為我跟谷歌合不來?或是因為我們團隊的問題?仔細思考後,問題現在很清楚了,我產生了要換團隊的念頭。幸好我可以立刻換到別的團隊。若想適應谷歌的夢想販售文化,就需要學習英文,所以我開始朗讀英文原文書。每天朗讀一個小時,大概過了半年之後,我的英文實力提升,而且逐漸恢復了自信心。
我現在多少也是個熟練的「谷歌人」了。逐漸積累別人對我的信賴,慢慢成為有影響力的影響者。有人想當我的同事,也有後輩向我諮詢就業問題。二○二○年底,我在員工人數超過六百名的部門所屬設計組中獲得「年度設計師獎」。
過去二十五年來,人生有起有落,但是在谷歌經歷的考驗期最為黑暗、漫長、令人害怕。甲殼類動物為了成長,一定要脫掉現在的外殼,經歷一段脫殼期才行。若沒有那段脫殼過程和時間,便無法換成更大的軀殼。成長的歲月似乎總是會伴隨著成長痛。既然容納的器皿已經變大,那現在是時候努力填滿它了。
原來不是只有我很辛苦
為了不要成為井底之蛙,我來到美國留學。但是隨著時間過去,我愈發覺得我的生活範圍限制在更小的水井裡了。韓國教會、韓劇、韓國食物、韓國朋友……如果要這樣的話,我何必在他鄉受這種罪?自責和沮喪的心情折麼著我。在公司說著一口爛英文的日子,聽到遠在韓國的媽媽消息的日子,這些日子總是令我痛苦地懷疑自己「到底是想享受何等榮華富貴才會來到這裡……」就連植物換盆都會感到不舒服了,是群居動物的人類要換個家園更是談何容易。沒錯,打包行李吧!
安慰自己,撒手不管,又再次產生力量,這樣的日子我大概過了十年,這才突然明白一件事,就算我是井底之蛙又怎樣?
我們應該要避免的,不是變成井底之蛙這件事,而是在井底過著「不幸福」的生活。是井底之蛙又怎樣?在井底過得幸福就好啦。如果在水井裡過得不幸福,那跳出來過幸福的生活就好啦。不想當青蛙的話,別當就是了。雖然實際上要改變與生俱來的事物並不容易,但是既然如此,那還是快點接受自己做不到的事實,然後往前邁進,對精神健康才好,而這也是變幸福的捷徑。幸福來自於自己,是青蛙又怎樣?
你聽說過「井底之蛙」這句成語嗎?這句話指的是活在被孤立的狹小世界中,以為那就是全世界的人。如果是在韓國出生長大的人,應該很常聽到這句話。
「不要當井底之蛙,夢想做得大一點,挑戰一切的可能性看看吧!」
我常受到這種話的刺激,所以才會下定決心來美國。我不想變成井底之蛙,我想在浩瀚海洋上探險。
但是大海真的好遼闊、好鹹,又波濤洶湧。自從來到大海之後,我人生的每一刻都在為生存而戰。我得學習怎麼在深海游泳、怎麼覓食、怎麼跟海龜對話,也要學習怎麼跟魚群變成朋友。情況愈是艱難,我就愈努力想成為鯨魚。就那樣奮力掙扎幾年後,我終於發現一座可以休息的小島。我真的很需要休息。
島上的生活舒適便利。有可以飲用的清水,也有可以自在聊天的青蛙朋友。雖然出海的話,我依舊得為了生存而拚命,但至少我現在有一座可以離開大海,上岸休息的島嶼了。
可是我愈來愈常覺得寂寞,感覺被困住了。這不是我夢想中的海上生活。還在井中的故鄉好友們都覺得我是一隻厲害的青蛙。吃驚於我在海裡游泳,跟海龜聊天的樣子,羨慕在大海生活的我。對他們來說,我生活的島嶼太遠、太小了,所以他們看不見這座小島。
我感到混亂。我是誰?為什麼會在這裡?因為不想當井底之蛙,所以離開了那個地方,但現在卻生活在四面環海的更小的島嶼上。我不幸福,我對自己很生氣。有一種雖然過了很久,但什麼也沒改變的感覺。
幾年後,我才知道原來還有其他島嶼,驚訝的是數量還滿多的。於是我開始拜訪鄰島,結交好友。感覺到自己不是一個人,然後忽然明白我一直忘記了最重要的、與這一切有關的關鍵事實,那就是||我是一隻青蛙。過去這幾年來,我只注意到自己身處何處,是在水井裡嗎?還是大海或島上呢?而且還拚了命想變成不是青蛙的「海蛙」之類的新存在。但是,這世界上沒有那種存在。我生下來便是青蛙,所以過著青蛙的生活並沒有錯。
自那時候起,一切都變了。我不再折磨自己,我現在知道自己是一隻多麼伶俐勇敢且美麗的青蛙。想要的話,我可以在海裡游泳,不想游的話也可以搭船。需要幫助的話,可以跟大海的朋友們說,就算我沒辦法完全了解他們說的語言也沒關係。
海上生活依然是一場大冒險。大海中也有瞧不起我這種小青蛙的朋友,但我現在已經不太在意了。我知道他們也是從自己的那口井跳出來的。我居住的島嶼愈來愈穩固,不斷變高、變大。
知道自己從哪而來,隸屬於哪裡,是很重要的事。但最重要的是,明白並接受自己是誰、怎麼誕生的,還有想要怎樣的生活。
我叫金恩住,是一隻幸福的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