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谷歌的績效考核機制出了名地讓人焦慮。首先,要用華麗的文筆寫自介,然後(有策略地)指名六到七名同事當評估者。如果是升遷候選人的話(想在谷歌升遷要自己來,自己決定升遷的時間點,擬定升遷案例和策略),要付出極大的心力和時間證明自己升遷的正當性。接下來的程序更要過五關斬六將。經理們聚在一起召開校準(Calibration)會議,展開激烈的神經戰和攻防戰,像是為什麼要給A打這個分數、為什麼B無法升遷。這樣的過程持續快兩個月,雖然對所有人而言都很有壓力,但是對在語言或文化方面沒接受過這種訓練的外國人來說,是更加痛苦的旅程。這對生性內向或本身職種的成果不容易數值化的人來說,也是很辛苦的績效考核體制。情感比較豐富的設計師經歷這個過程之後,可能會因為傷到自尊心,而變得畏畏縮縮,垂頭喪氣。
收到二○二○年績效考核開始的電子郵件後,我想起了二○一九年第一次經歷考核評估,因而精神崩潰的自己。所以我寫了一封主旨是「井底之蛙」的電子郵件,發送到谷歌全體設計師群組中。我想傳達的訊息是,在這艱辛的過程中,我們是人,不是為了取得成果而存在的工廠機器人。不要忘記評估表無法全部納入的個人價值,評估不是「自己」的答辯人。沒想到好多隻青蛙接二連三地「出櫃」了。這封信被轉發到更多的群組,我收到了無數封表達共鳴的電子郵件。有些人寫信跟我分享自己的故事,有些人請我進行一對一面談。我只不過是說出過去這些年來的孤軍奮戰,傳達即便自己是青蛙也沒關係的訊息而已,真沒想到四處都有青蛙出櫃!
沒錯,我不是一個人。不是只有我在奮力掙扎。光是知道不是只有我這麼辛苦就是莫大的安慰了。大家一起加油吧!
別怕!死不了的
二○○○年代初期,有一本引起「讚美熱潮」的百萬暢銷書。那就是布蘭查(Kenneth Blanchard)的《你好棒!鯨魚訓練師告訴你讚美的力量》。韓國人向來對稱讚感到難為情,我想這是讓那種韓國文化去蕪存菁的熱潮吧。然而,我對這一波的讚美熱潮感到極為不適。好像都沒人想知道鯨魚為什麼必須懂得跳舞,也不在乎跳舞的鯨魚是否幸福。大家都對鯨魚會跳舞這件事感到狂熱,因為讓鯨魚跳舞的人是自己而沾沾自喜的模樣讓我覺得很尷尬。隨後,主張讚美內容比讚美行為本身更重要的讚美技巧等相關講座和理論也開始盛行。這一切看起來就像芝麻油生意人想盡辦法多榨出一滴油也好。「這都是為了你好」,隱藏在這句話背後的說話者的欲望讓我很不舒服。
近來,韓國經濟增長緩慢,失業率又高,因此打著「沒關係」的口號,安慰受挫的年輕人的書籍和文章變多了。毫無預警就出現的新冠病毒令全球陷入新冠憂鬱(Corona Blue,新冠疫情引起的憂鬱症),現在的我們比起讚美,更需要的是安慰。
有一次,我和正在念國中的女兒一起散步,我突然好奇地問她,段考沒考好或跟朋友吵架的時候,如果有人安慰她說「沒關係」的話,有什麼感受?結果女兒一秒也沒猶豫便回答了。
「拜託,離我遠一點!」
我問她為什麼這麼說,她說自己並不覺得沒關係,但對方卻說沒關係,這就代表對方並不了解自己,所以反而會覺得更難過。接著女兒又說,明明覺得有關係,但是如果聽到「沒關係」這句話,好像就得迎合對方的話,讓自己好起來,所以她不喜歡聽到這種話。仔細想想,我也有過類似的想法。有沒有關係,我自己比任何人都還清楚。如果有人對我說「沒關係」的話,有時候我會覺得沒有人懂我,因此深陷於泥淖之中。
「你懂什麼!」
二○二○年十一月,西雅圖地區的韓國人IT專家聚會「創發」邀請我去演講,聽眾是準備就業的韓國青年。我在結尾說的最後一句建議便是:
「各位,別害怕。」
沒想到整場演講當中,最後說的這句話所傳達的訊息最震撼聽眾,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很多人跟我道謝,說自己產生了勇氣,再也不害怕了。
這麼想來,身處這個時代的我們需要的話語不是「沒關係」,而是「別害怕」吧。我們處在一個不太好的情況當中。這個新冠病毒造成的離譜的超現實情況,應該還會繼續折磨我們好一陣子。這是已經發生的既定事實,而且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基本上,當某件事的結果完全無法預測,或是預測結果中包含危及性命的結果時,我們就會感到害怕。不過,至少跟職涯相關的事物不會危及性命。在網路上公開我的帳號、開始經營訂閱人數是零的YouTube頻道、向一百間公司投履歷,或是不假思索地聯絡他人,這些事情都不會危及性命。在現在這種很難面對面交流的時期,也幾乎不會發生看到對方而感到難為情的情況。
你衝浪過嗎?起浪的時候,要配合海浪的節奏一起奔跑,再站上海浪。如果因為害怕而猶豫不決的話,只會喝一肚子的海水,被海浪沖上岸。新冠病毒在整個社會當中掀起了驚濤駭浪。企業倒閉和員工被解雇的消息層出不窮。就業市場停滯不前,經濟負成長也將持續好一陣子。我們要打起精神,站到海浪上,讓這波海浪越過我們。現在這個時期人人都覺得艱辛,讓我們一起越過海浪吧。
別怕!死不了的。
擁有堅定強大的自尊心——新穎的心靈整理術
保持長久職涯的秘訣是樂在其中地工作。都說天才贏不了努力的人,努力的人贏不了享受的人。要怎麼做才能長久地開心工作呢?如果想體會到工作的樂趣,那就要找到符合你的個性和適性的工作;如果想保持長久的職涯,那就要利用自尊心來鍛鍊「心靈肌肉」。
每當我在求職面試或公司簡報場合上,看到特別沒有自信的人時,都會為之惋惜。大部分的情況都是本人對闡述的內容沒有熱情。如果是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那在跟別人推薦的時候,絕對說服不了對方。
想要做出改變的話,首先得先意識到目前的問題,並知道該前往的地方(目標)和實踐方法,但自尊心屬於心靈的範疇,所以要做到這三樣並不簡單。如果你的目標是減肥,那很容易意識到問題為何,關於如何實踐的相關資訊也是唾手可得,所以只要去實踐就可以了。如果你的目標是學英文的話,同樣也很容易發現問題點在哪,而且實踐方法多元,所以只要付出時間和努力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然而,我們的心靈卻不是這麼一回事,首先要意識到自己的狀態就很難了。連問題本身都沒意識到,自然也不會產生要改變的意志力,因此才會繼續陷在泥淖中或沒來由地感到徬徨。
任何事物的整理都是從分類開始的。無論是打掃房子、整理文件或個人習慣,都要把東西分類成要留下來的、要丟掉的和要避免的。只要使用相同的方法練習整理心靈,培養習慣就可以了。
心靈整理術
1. 要留下來的:對自己的讚美與正面想法
在自尊心低落的狀態下,聽到他人的讚美時,我們會浮現這樣的念頭:
「不可能。」(否定)
明明聽到了讚美,卻立刻否認甩掉。這就像收到了香奈兒包包,卻不知道它是香奈兒包包。
「這一定是為了讓我心情變好才說的話。」(曲解)
明明是讚美,卻把它視為辱罵。這就像收到香奈兒包包,卻覺得它是假貨而亂放。
「那又怎樣?其他事情我還是搞砸了啊。」(偏見詮釋)
不思考獲得的讚美內容,而是聯想到別的地方去。這就像收到了香奈兒包包,卻因為今天的失敗髮型而感到憂鬱。
新來的多美說聽過很多關於我的好評。本來打算聽聽就好,但我細細咀嚼了一遍並放在心裡。做得很好。
──節錄自二○一九年十一月二十日的日記
2. 要丟掉的:心靈垃圾
垃圾要盡快丟掉,才不會腐敗長蒼蠅。剛開始分辨垃圾的時候,會需要花一點時間,但是持續練習的話,就會掌握訣竅,速度加快。心靈垃圾包含從外部接收到的、自己製造出來的垃圾。來自外部的垃圾要快點丟到垃圾桶。
「你變胖了耶?」、「你今天怎麼穿成這樣?」、「沒有化妝看起來好怪喔」等等,這種別人隨口說說的廢話便屬於垃圾。如果有人丟垃圾給自己的話要怎麼辦?那當然是丟到垃圾桶就可以了。
──節錄自黃珍英YouTube影片「嫻熟應對沒禮貌的話的正念」
(??? ??? ???? ???? ????)
自己製造的垃圾如下:
「我果然不行。」
這是基於過去的經驗和記憶,折磨現在的自己的情況。過去的事必須拋開,讓它成為過去。
「就算申請了也會被淘汰。」
這是擔心還沒發生的未來,放任現在的自己不管的情況。
「如果公司倒閉,我被開除的話怎麼辦?」
這是拿自己無法控制的事折磨現在的自己的情況。
請確認看看你現在是不是帶著一堆這樣的垃圾在身上,如果是的話,那應該快點練習丟掉。雖然丟東西需要很大的決心,但是要挖掉根深柢固的內心疙瘩同樣也需要極大的努力。
3. 要避免的:負面的、厭世的、冷嘲熱諷的人與內容
丟掉或留下的練習做久了,自然而然地會開始看見當初就不應該吸收的東西。就像購物時需要合理消費,我們的心靈也需要合理的消費習慣。每個人都公平地被賦予了一天二十四小時,我們在這個時間裡跟人見面、工作和思考。與其花時間反覆把不必要的東西放入內心空間再分類丟棄,還不如一開始就封鎖源頭,不要製造垃圾。這麼做才是明智之舉。糟糕的氣味難聞,臭味持久,所以最好遠離負面的、厭世的、冷嘲熱諷的人與內容,躲得遠遠的。
為了搶走人們的時間、為了靠廣告賺錢,新聞不斷播報令人上癮的辛辣故事。為了獲得「按讚數」,社群媒體內容美麗地包裝虛假的事物。大部分負面的人都是膽小鬼,所以會試圖把自己的害怕散播給其他人,躲在群眾當中。這種人對我們的人生沒有幫助,避開他們吧。
我們要當自己內心的主人。若想做到這一點,就需要練習把情緒具體化,看見精神的實體。不可以放任自己處於心情不悅、憂鬱或痛苦的狀態,必須替情緒取名字、釐清原因並面對自己的內心。
如果有心願意努力去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未知生物或遙遠的宇宙行星,那麼付出相同的努力去理解我們的內心,也是很有意義的事。
─節錄自哈拉瑞,《二十一世紀的二十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