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不下,是因為你還不知道:為什麼試過各種方法,還是找不到真正的快樂和平靜?五位知名佛法大師直傳,讓你從根本感到喜悅的15種人生智慧與練習!

Kakugo no Kimekata: Soryo ga Tsutaeru 15 no Chie

  • 作者:河野太通/南直哉/釋徹宗/田口弘願/小池龍之介
  • 譯者:王蘊潔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3/04/03

  • 定價:260元
  • 優惠價:79205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57-803-862-2
  • 系列:UPWARD
  • 規格:平裝/240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心靈勵志/心靈成長
好書分享:
內容簡介

懂得這些事,就可以平息憤怒和無奈,找回你要的人生。

想要讓人生過得美好而滿足,

其實不是要「獲得」,而是要學會「真正的放下」。

聽起來簡單,實際卻很少人能辦到。

生活中我們總是患得患失,容易不滿、充滿懷疑。但在經歷地震和核災後,日本人驚覺:一生追求的理想,可能一夕歸零;人類過度的自信,終究嚐到幻滅。原來,我們花費心力苦苦追求的事物,反而讓人生都走了樣?!我們每天的情緒起伏,在災難之中顯得多麼微不足道。

面對困境,我們是不是要一直告訴自己:「振作」、「加油」、「再忍耐一下」?在本書中,佛教大師要告訴我們:這些都不是解決的方法。歸零,才是轉變的契機。

這15則顛覆常人面對困境的對策、突破傳統佛教哲理的思考,讓我們得以全新的角度重新審視自己!只要每天靜下心,多一點感受,你也能看清心中的盲點、對生命充滿感謝,從容而積極地面對人生!

關於作者
河野太通 

1930年生,臨濟宗妙心寺派第三十三代管長,全日本佛教會會長。
南直哉

1958年生,為曹洞宗靈泉寺(福井縣福井市)住持,恐山菩提寺(青森縣陸奧市)代理住持。

釋徹宗

1961年生,淨土真宗本願寺派,為如來寺(大阪府池田市)住持,相愛大學人文學部教授。



田口弘願

1961年生,真宗大谷派僧侶,現為位於東京四谷的「東京和尚Bar」的負責人,另從事弘法講師等活動。

小池龍之介

1978年生,月讀寺(東京都世田谷區)和正現寺(山口縣山口市)住持。
內容試閱
磨練遲鈍的感覺--

月讀寺住持/小池龍之介

一九七八年生。月讀寺(東京都)和正現寺(山口縣)的住持,東京大學教養系畢業,二○○三年,經營網站「離家空間」,並開設了兼具寺院和咖啡店功能的「離家咖啡店」。目前在持續自我修行的同時,指導一般民眾坐禪。


智慧:「事實」和「印象」並不相同。


不安和悲傷都是「妄想」

在東北地區發生的大地震仍然餘波盪漾,至今仍然持續給這個國家帶來極大的精神動搖。極大的悲傷、憤怒和痛苦席捲了日本社會整體,許多地方都糾葛不已。

但是,我想要說的是,事實只有一個,那就是「三月十一日發生了災害」,之後令所有日本人煩惱的悲傷、無力感和不安這些精神打擊,都是大腦根據現實這個資訊,進行加工所產生的「妄想」。「遭遇災害的事實」和「把這個事實在大腦內加工成可悲的事物」之間有著決定性的差異。


換句話說,只要接受發生災變的事實,停止內心進一步加工成「可悲的事」,無論面臨怎樣的狀況,都可以平靜內心的起伏。這麼說或許聽起來有點冷漠,但其實我們必須用客觀的態度接已經發生的事實,隨時確認和訓練自己的內心。

我們應該避免內心慌亂起伏,把這次震災的危機化為轉機,重新檢討建立目前這個社會的大眾的心態。不要輕易消沉,要汲取這次「慘痛的經驗」,展望未來,才能夠從這次發生的一連串事態中得到最有意義的教訓。首先,我們來談一談內心產生的痛苦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一切都是「過去」的事


無論任何事,一旦發生了,就變成了過去的事。無論發生了地震,還是自己心愛的熱帶魚死了,前一刻發生的事會讓人覺得是「現在」的事,但十秒前、一秒前發生的事都屬於過去。也就是說,我們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事,但為什麼要為已經發生的事跌宕起伏呢?

不光是人類,所有生物遇到危害生存的情況,腦內就會產生「這是不好的事,要極力避免」的信號,這是生物的本性。這種迴避信號會產生不愉快的神經訊息,使內心激烈的起伏──表現出不安或是恐懼。

被人打、被人罵、被人降薪,遇到危害到自己生存的狀況時,就會認為是不愉快的狀態……more
1 2 3 4 5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