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錯嗎?

  • 作者:KnowYourself主創們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8/06/29

  • 定價:320元
  • 優惠價:79253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86-96416-3-0
  • 系列:UPWARD
  • 規格:平裝/304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心理/自我成長
好書分享:
內容簡介

走出「童年陰影」的魔咒,
然後,你才能真正長大!

公眾號粉絲突破200萬!點閱率篇篇超過10萬!
橫掃亞馬遜、當當網、京東暢銷排行榜!豆瓣讀書網佳評如潮!

感情失敗、工作失利、人際關係失和,
統統都要怪罪不快樂的童年?
最重要的,其實不是「誰把你變成這樣」,
而是「你想要變成什麼樣」!


為什麼經常會莫名地感到空虛?
只要聚會的陌生人一多,就開始「社交宿醉」?
談戀愛不順利,全都是因為童年的缺憾?
被最親近的人背叛,要如何才能重拾對人的信任?
千百萬人之中,「對」的人真的存在嗎?
為什麼一直無法對「前任」釋懷?
恐懼婚姻,究竟是在恐懼什麼?

本書從「原生家庭」、「內在自我」、「親密關係」三個層面出發,幫助你認識完美主義、自卑情結、內向性格、依戀類型、過度付出、背叛創傷、社交恐懼等生活中最常遭遇的心理困境,並深入解析「媽寶男」、「彼得潘症候群」等個性缺陷的背景成因,進而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
每個人生命的起點不同,有的人出身幸福家庭,在關愛中順利成長;有的人則出自不健全的家庭,在恐懼中摸索求生。但父母親究竟如何影響著我們一生?原生家庭真的是決定我們人格唯一的因素嗎?無論從什麼樣的童年起步,我們最終都要學習獨立,學會面對自己,而透過這本書,你將找到打開心門的鑰匙,看清楚生命中的疑問與困惑,接納它們,再勇敢跨步向前。


各界名人強力推薦
【醫師】張學岺、【心理學作家】海苔熊、【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陳姵蓉、【初色心理治療所所長】蘇映竹 權威推薦!●按姓名筆畫序排列


看了一些書之後,你開始知道,你之所以現在會過得如此痛苦,有可能都是早年家人不當地對待你。這個解釋或許一開始讓你好過,但是也成為了束縛你多年的魔咒。
你甚至經常問自己:為什麼看了這麼多的書,你依然對自己沒有自信、在人際關係當中感到不安、在感情裡面,命運多舛……這本書從三個角度切入,看看究竟是什麼影響了你以及你的感情。而當你終於能夠看清楚一切不只是父母的錯,或許你也能夠慢慢明白,自己能夠做的,其實還有很多。
——【心理學作家】海苔熊

關於作者
KnowYourself主創們

2015年7月創辦微信公眾號(id:knowyourself2015),以幫助年輕人探索自我為己任,粉絲人數突破200萬,篇篇點閱率超過10萬,獲選「新媒體排行榜」心理健康類公眾號第一名、知乎機構帳號影響力排行榜第一名。
成員皆具備海內外名校臨床心理、社工、精神衛生專業背景以及國內知名媒體資歷。堅持一切都是開放和未完成,希望連結最大的力量,支持年輕人的心理健康、自我發展與福祉,致力於引導年輕人自助互助,共同建造一個秘密的、只有理解沒有傷害的世界。

他們擅長將專業心理知識轉化成讓人感同身受的內容,話題涉及原生家庭、親密關系、心理困境等。本書是他們的第一本書,他們也希望藉由這本書,祝讀者都能找到引領自己過好這一生的價值觀和信念。
內容試閱
我們為什麼不願意談論自己的真實感受?
當說起「情感」,我們很多時候會用到一個詞:「流露」。
中文奧秘無窮,這個詞可謂很好地體現了情緒、情感所具有的流動性──它們是可以流淌的。而這種「流動性」正是人和人之間能夠進行良好溝通,推進關係不斷發展變化,進而產生深刻聯結的關鍵要素之一。
我們總以為在親密的人之間,情感本應可以很自然地流動,但現實中流露情感往往是一件很難的事。即便是和自己熟悉多年的伴侶在一起,我們往往也無法接收到對方真實的感覺,甚至無法向對方傳遞出自己真實的感覺。
美國註冊臨床社工師布瑞恩.格里森(Brian Gleason)經過多年的臨床工作,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對於在一起數十年的長期伴侶來說,他們會起衝突的最常見原因,就是「不流動」。在他們之間,情緒無法自然地、健康地流動。
我們來聊聊情緒流動性。

什麼是情緒流動性?
親密關係中的情緒流動性,指雙方能夠運用情感的語言,準確地溝通他們的感受和內心的狀態。擁有較好情緒流動性的人,能夠在關係中不帶評判性、不含附加條件地體會和表達真實的情緒,也能夠有意識地、創造性地運用情緒。
你有沒有曾經在某個時刻,感覺到你和對方之間,雖然沉默不語,卻有豐富的情緒在那一瞬間的空氣裡湧動。你們雙方都能感受到它們。那些情緒和情感被你的身體直接地接收到。無論那些情緒是什麼,那一刻總是動人的──你們真正感受到了兩個靈魂的相遇。
可惜,這樣的時刻並不多見。「對於很多伴侶來說,談論他們真實的感受,都好像在說一門外語那樣艱難。」美國學者林恩.普爾(Lynn Pearl)說。
在親密關係中,人和人的距離更緊密,因而它會比一般的人際關係更多地激發出我們的情緒。我們時而渴望,時而焦慮,時而喜悅,甚至時而會感到厭惡。
對關係的長期發展來說,如果希望兩個人之間的默契越來越深,信任程度不斷提高,我們就需要更多地理解自己,也理解對方。此時,把這些情緒變成文字傳達出來就十分關鍵。通過語言化的過程,我們得以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內心世界在發生什麼,對方才能逐步瞭解清楚我們「運行的機制」。
這種「把情緒轉化為語言」,通過溝通讓這些情緒得以在兩個人之間流動的過程,正是關係中的共情能夠發生的前提。兒時我們也許有過對愛情的幻想──……more
1 2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