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沒辦法喜歡自己,
很討厭自己
「做自己就好」、「自我肯定」,儘管社會上普遍流傳這樣的話;「無法喜歡自己」、「沒辦法重視自己」,為此來進行諮商的人越來越多。
有些人因為對自己的長相或能力沒自信,沒辦法喜歡自己;有些人是和其他人做比較,產生「像我這樣的人」的負面想法。
不過,最嚴重的是「討厭自己」的類型。不僅沒辦法喜歡自己,甚至討厭自己的人非常多。
接下來介紹一個實際案例。
實際的諮商案例
大家常說做自己就好,但我不這麼認為。我不覺得做自己就好,很討厭自己,甚至覺得噁心。
可是,這種想法讓我感到很痛苦、很難受,雖然想要喜歡自己,但就是做不到。
其他心理諮商師曾說:「你太沒自信了,要積極思考,對自己有自信。」可是我很討厭自己,要怎麼有自信呢?
諮商者A小姐不斷地說討厭自己,我問她討厭自己什麼地方,她回道:「沒有特別哪裡,就是全部。覺得像我這樣的人活著好嗎?」
於是,我開始詳細請教A小姐童年時期的家庭環境,通常以存在感否定自我的情況,是因為在童年時期和父母的關係中,曾受到深刻的傷害。
除了明顯的忽視或虐待、不被父母關愛、覺得對父母來說,自己是麻煩的存在,孩子會強烈認為「自己不在比較好」、「自己是不被愛的存在」。
原本最希望得到認同的人(父母)否定自己、不接受自己,就像被告知「沒有生存價值」。連父母都不愛這樣的我,還有誰會愛我,因而感到痛苦。
這麼說一點也不誇張,對孩子來說,父母就是如此重要的存在。
接著A小姐說出往事:
「雖然媽媽說我很重要,但她經常說爸爸的壞話。自從知道爸爸搞外遇,我覺得他很噁心。我和媽媽是相同的心情。可是大家常說我的長相和行為很像爸爸。也就是說,媽媽很討厭的爸爸和我很像……或許是因為這樣吧,我覺得自己很噁心,沒辦法喜歡像爸爸的自己」。
A小姐如此討厭自己,原來是因為母親一直在她面前說父親(丈夫)的壞話。
無法向他人傾訴丈夫外遇的母親,對A小姐說丈夫的壞話,排解心中苦悶。A小姐也覺得媽媽為了自己苦撐著不離婚,所以聽她抱怨是應該的。她認為自己有這樣的責任。
不過,母親說父親的壞話,對身為孩子的A小姐來說,也是一種否定。即使對母親來說,父親和孩子是不同的個體,但對孩子來說,父親是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存在。
不光是母親,父親說母親壞話時,或祖父母說父母壞話時也是如此,孩子會間接覺得自己的存在受到否定。
也許父母並沒有想讓A小姐痛苦(雖然有些母親是刻意讓孩子感到痛苦,才說父親的壞話,這個案例並非如此)。
有些人會想或許母親有其他理由,而且父親本來就不對。
不過,我想說的並非哪一方不對,不管有什麼理由,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即使父母沒有惡意,沒有那樣的意圖,都已經對孩子的內心造成深深傷害。
因為母親討厭父親,間接地變成討厭自己,A小姐透過諮商察覺到此事。比起討厭自己,她發現是討厭「和媽媽討厭的爸爸相像的自己」。
後來她理解到母親討厭的人是父親,自己和父親是不同的兩個人。過了幾個月後,她笑著告訴我「已經不像以前那樣討厭自己了」。
如果能夠喜歡自己,那是很棒的事。然而世上有些人,因為各種緣故無法喜歡自己。不但無法喜歡,甚至有像A小姐一樣非常討厭自己的人。
就算無法喜歡自己、討厭自己,這也不是奇怪的事,無法喜歡自己是有原因的。
沒有小寶寶一出生就討厭自己,小寶寶在世上第一次遇見最密切接觸的人就是父母。也就是說,小時候和父母的關係會強烈影響你對於「做自己就好」的想法。
即便擁有人人稱羨的美貌或頭腦也會討厭自己,喜歡自己或討厭自己都和周圍的關係有關。
我要說的是,即使你小時候無沒覺得「做自己就好」,也不要放棄。你現在無法覺得「做自己就好」並不是因為你有什麼不好或不足之處,是小時候沒有這樣的念頭而已。
長大後的你已和小時候不同,不需得到父母的認可也能活下去。即使小時候必須繼續生活在「那樣的家庭」,現在的你已經可以選擇自己的棲身之處,要和誰如何往來,你自己決定。
放心吧,現在的你已經可以認同自己、好好活下去。
先試著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