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寫

  • 作者:舒國治
  •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6/08/05

  • 定價:320元
  • 優惠價:79253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57-33-3257-2
  • 系列:舒國治晃遊集
  • 規格:平裝/288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散文
好書分享:
內容簡介

時代俯仰下的心念呈現,
一本包羅旅行、書評、建築、人物側寫、飲食、世道觀察、
簡質美學、少時回憶、打拳養生等等的人生點滴集錦。

橫跨30年寫作時空,45篇散佚珍文,最會過日子的舒國治,
繼《理想的下午》、《流浪集》後,又一散文力作。

這是最會過日子的舒國治,所描摹的生活的情狀。
他寫交友,與朋友聚,是如同賺錢、吃飯、睡覺、打電話一樣的需要。
他寫器識,器識是對身邊諸事能隨時寄情、因地觀照,與自己援引之取捨。
他寫一種夢想的生活,是由星星、月亮構成的夜生活。
他寫等待,因為總是覺得活在不佳的境遇中,所以習於期待更好的時地出現。
他寫旅行,旅行只因不愛待在家裡,旅行是一種徬徨。
他寫日子,是什麼也沒做,什麼也想做,什麼也忘了做
關於生活,我們經歷太多,記得太少;我們浪費太多,珍藏太少。而理想的生活該是什麼模樣?舒國治以長鏡頭般寧靜深遠的筆觸,細觀生活的諸般種種,謀生的藝術、晃遊的步調、旅行的美學、往事的記憶、時代的刻痕……信手寫來,一鏡到底,而我們終於在這些龐雜的風景裡,探看了理想生活的全貌。

關於作者
舒國治

散文家。一九五二年生於台北,原籍浙江。先習電影,後心思移注文學。七十年代末以短篇小說〈村人遇難記〉獲時報文學獎而深受文壇矚目。一九八二年寫完《讀金庸偶得》,有頗長時日擱筆。一九八三至一九九○,七年浪跡美國。返台後所寫,多及旅行,所寫之一九九七第一屆華航旅行文學獎首獎作品〈香港獨遊〉與一九九八第一屆長榮旅行文學獎首獎作品〈遙遠的公路〉,可見一斑。被譽為台灣旅行寫作的重要奠基者。其所著《水城臺北》又被譽為寫「台北舊昔」最出色者。著有《門外漢的京都》、《流浪集》、《理想的下午》、《台北小吃札記》、《宜蘭一瞥》等書。

●舒國治官網:author.crown.com.tw/ramble
內容試閱
從番茄炒蛋說起

──也及建築、練武等的簡質美學 (摘錄)

在京都一家日本料理店吃飯,服務生是來自大陸的留學生,上菜時她皆能以中文解說各是些什麼菜。吃至尾聲,閒聊間問她「你們伙房開飯,都吃些什麼飯菜?都吃得慣嗎?」「吃得很慣,只是有時會很想吃家鄉菜,像番茄炒蛋之類的,結果跟大廚說,他就做了。」「做得怎樣?」「哇,很好,蛋炒得嫩極了!」

原來這日本大廚原本就每天做玉子燒(煎蛋捲),對於蛋的質地與油的多寡、火候的掌控早就深諳,再試著對番茄有他做廚子的透徹洞悉力,像番茄的含茄沙程度、溼滑性之處理等,馬上便能將兩者結合得非常好。

也就是,從來沒做過某道異國菜的廚子,只要他有做菜的敏銳概念,往往亦可有驚人之筆。

反觀我們坊間的番茄炒蛋;炒得疙瘩肥鈍坨坨塊塊的有之,炒得番茄生脆脆的有之,炒得整盤油兮兮的亦有之,而自助餐店自作聰明勾芡又擱些微糖的更是教人啼笑皆非。老實說,一盤恰如其分的番茄炒蛋還不見得好找呢!

許多食物是可以跨國界的。倘一個日本老陶藝家或老匠師在他的工作室接待訪客,恰好到了午飯時間,而他常在中午自己做漢堡吃,於是便以漢堡饗客,搞不好這漢堡比太多的名店還好吃呢。

義大利有一小鎮,叫Reggio Emilia,夾在Parma和Modena這兩個名鎮之間,鎮上有一中型旅館叫Notarie,旅館樓下的餐廳,菜燒得極好極靈巧,有一次中午吃它的簡餐,是炒飯,售8塊5毛歐元,以小小幾片火腿(prosciutto),幾片襯托式的芝麻葉,用橄欖油淺淺炒成,便是一盤好飯。他炒得不像中式炒飯,也沒有弄成他們製燉飯的稀糊半生那種風味,就只是一盤既不油、又不過乾過脆、且完全是天生理解飯與油與食材相處於一道的靈性作品。

蓋房子亦如此理。陪著幾個西洋來的建築師逛看蘇州園林,像網師園啦、獅子林啦、拙政園啦、留園啦等等,看完閒聊,我問他們,如果在現代蓋類似明清這種意趣的房子卻一點也不管它們的雕琢、不管宗法制度下的形制格式,甚至不管工匠的高難度技藝的木作,只恪守簡單本質之原則,還能夠蓋出教中國人與西方人同樣讚嘆的優質房子嗎? more
1 2 3 4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