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3
過了兩哩之後,他走的這條路略微向左彎,一條相同大小和模樣的新路往右邊岔出去。這算不上是轉彎,比較像是同等的選擇,一個典型的雙叉路口。把車子往左拐,或是向右拐,隨你做主。無論走哪一條,穿越樹叢的道路都看不到盡頭,有些地方的綠蔭如此濃密,以至於形成了綠色隧道。
那裡有個路標。
向左傾斜的箭頭標示著朴次茅斯,向右傾斜的箭頭標示的是拉科尼亞。不過右手邊的選項是以較小的字體書寫的,箭頭也比較小,彷彿拉科尼亞不如朴次茅斯來得重要。那不過是一條次要道路,儘管路面是同等大小。
新罕布夏州,拉科尼亞。
一個李奇知道的地名。他在各種古老的家族文件上見過這名字,而且也不時聽到有人提起。那是他亡父的出生地,也是他長大的地方,直到十七歲那年,他逃家去加入海軍陸戰隊。這就是模糊的家族故事,沒有詳述逃家的原因,但是他不曾回去,一次也沒有。李奇起碼過了十五年之後才出生,在那時,拉科尼亞已經是沉寂多年的枝微末節,和達科塔州領地一樣遙遠,而據說早期家族裡有人曾在那裡居住工作過。他們家裡沒人去過這兩個地方,沒人回去探訪,祖父母很早就過世了,也難得有人提起。他們顯然也沒有任何叔伯阿姨堂表兄弟姊妹,或是其他的遠房親戚。這在統計學上來說不太可能發生,而且很可能是家人發生過某種嫌隙。但是除了他父親之外,沒人知道任何真相,而且也沒人真的試過從他的口中問出些什麼。在海軍陸戰隊家庭裡,有些事情是絕口不提的。多年後,李奇擔任陸軍上尉的哥哥,喬被派駐到北方,提到他或許會設法找出他們老家的農場,但是後來就沒下文了。李奇自己可能也不時說過類似的話,但是他也從來不曾去過那裡。
往左或往右,看他決定。
朴次茅斯比較好。那裡有公路、往來車輛和公車,而且直通波士頓。聖地牙哥在招手,東北方就要變冷了。
但是多花一天又如何?
他往右走,挑了通往拉科尼亞的那條岔路。
---
沒有事前規劃,也沒有任何人指示,依靠著嚮往自由隨性的心,李奇的飄泊公路之旅來到拉科尼亞。他追尋著消逝的過往,然而在未來等待著他的,卻是牽動過去與現在的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