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人工調味料的隱形傷害
調味料隱藏在食物的背後,也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環。非天然的人工調味品,裡面的化學添加物常常在不知不覺中跟著食物被攝取,長期累積在體內,終至引發疾病。
日常飲食中,「糖」幾乎無所不在,雖然現代人已有飲食宜少糖的觀念,但包羅萬象的甜點、零食,讓許多糖的替代品因為成本較低、效果更好,被食品業者廣為使用。
很多果汁只靠糖、人工色素和化學添加物混合就能製造出來,說穿了根本不是果汁,特別是一些稀少、價高又有季節性的水果,如新鮮草莓。只要幾滴草莓精,就可以沖泡出幾十杯看來美味可口的草莓汁,相較於天然草莓的價格不菲、保存不易、處理費時,自然吸引精打細算的商人選用。建議消費者即使價格較高,還是應該選擇新鮮現榨果汁,否則對身體有害無益。
此外,市面上有許多方便沖泡的穀物、堅果粉等食品,食用前最好先確認一下內含的糖、奶精或人工調味等成分。很多產品名義上雖然不是糖,例如:玉米糖漿、寡糖、麥芽糖等等,但其實也含有糖的成分。
◎添加物會加重器官負擔
化學添加物進入人體,會影響身體荷爾蒙機制,造成體內失衡,危害健康,引發疾病。為了因應消費需求,我們所吃的農產品、魚類及肉品在生產的過程中,常常會加入催熟劑、抗生素、生長激素、基因改造等添加劑來改變食物狀態,以滿足人類的口感要求。這些透過人工手段生產,缺乏生命能量的食物,一旦被吃進肚子裏,對身體健康常帶來看不見的傷害,身體得花極大的力氣來代謝,加重內臟器官的負擔。
超市、超商「方便食」的隱憂
聰明選擇包裝,注意加熱溫度
隨著都會生活越來越便利,加上現代食品冷凍技術的進步,職業婦女和上班族逛超市採買食物的機會,明顯比上傳統市場多。可是新鮮的食材保存不易、損耗比例又高,不合乎大型超市經營的成本效益,因此,大量的包裝食品和加工食物充斥在大型超市的貨架上,各式罐頭、乾燥和真空包裝等加工食品應有盡有。近年來街頭林立的二十四小時超商也加入這個行列,推出更多的包裝熟食或微波食品來吸引消費者青睞,這似乎代表著,要吃到真正新鮮、未加工的食物機會越來越少。
食品的保存方式很多,撇開之前提過的添加物疑慮,超市與超商多以保鮮膜和保麗龍容器來包裝生鮮食材,或是以塑膠製品盛裝熟食,但塑膠材料的成分良莠不齊,耐熱程度不一,一不小心可能釋放出有毒物質,導致環境毒素被吃下肚。加上包裝好的熟食商品,食用前多半都習慣以微波加熱,在加熱過程中,食物受到容器污染的風險更高。而店家貼心提供的塑膠叉子、湯匙,一旦接觸到熱、油或酸性食物,也很容易釋出化學有毒物質。即便是甜點蛋糕裡的鮮奶油都算是油脂,一旦和塑膠接觸,溶出有毒物質的機率也不會少於熟食加熱。
建議常吃超商便當或食品的人,最好將食物倒入自備的不鏽鋼、陶瓷或玻璃餐具後再加熱,而不要直接使用原來的包裝加熱。
若是非得直接微波包裝食品,就要注意溫度,一旦發現加熱後容器產生變形,溶出的毒性恐怕已經進入食物中,那就別吃了,不然等於把毒素吃進肚子裡,這也是外食族要特別留意的。
聰明選擇,才不會讓超商便利的服務成為健康的危險殺手。有些便利商店販賣紙袋裝的烤番薯,就是個還不錯的零食選擇,後面會再教大家如何選擇好的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