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不老的境界:五會一觀
有句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現代醫學昌明,大大延長了人類的壽命,但是在我的朋友之中,超過八十歲身無病痛者不多,和我同年齡的友人也都已相繼去世。許多人羨慕我長壽又健康,「不知老之已至」,我告訴他們,要達到不老的境界,必須做到「五會」、「一觀」。
「五會」指的是:
1.會動:運動第一,運動要適當。我每天會固定做三種運動,包括起床的健康不老操、練太極拳,以及快走三千步。運動的原則要注意:彍及早開始運動;鈫經常做,可以的話天天運動;與身體狀況配合,找出自己喜愛及適合的運動。
2.會吃:營養第一,飲食要節制。飲食有七個原則要遵守:彍不偏食;鈫不暴飲暴食;吃乾淨的食物;旔給腸胃休息;焩不亂吃補品;烄戒菸、少飲酒;𡡅不吃、喝刺激性太大的東西。
3.會管:情緒的調適第一,要懂得節制情緒和慾念。情緒指的是「七情」:喜、怒、哀、樂、愛、惡、鬱。慾念則是一般人常有的「六慾」:名、利、財、色、貪、鬥。
4.會鬆:休息與工作的平衡第一。包括適當的休息、適當的忙碌和培養嗜好。
5.會笑:快樂第一。想要健康不老,就必須以樂觀、積極的心理面對一切。
「一觀」指的是:正確的人生觀。
每個人都要有不老的人生觀、不老的處世態度,讓自己每一天都有意義的活著。
此外,要確保個人健康,我強調必須有「習慣決定健康」的觀念,有了「好」習慣,就有「好」健康!有「壞」習慣,健康必定會變「壞」!
我以自己能夠活到近百歲的親身經驗證實了,多運動、均衡的飲食、良好的睡眠、保持愉快的心情,絕對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則。
每天早晨練十五到二十分鐘太極拳
每天早上我在床上做完健康不老操,洗臉、刷牙後,就走到東海大學校園裡練太極拳,通常是練習半套,大約十五至二十分鐘;若時間充裕的話,才會練習整套,約半個多小時。
我從六十歲擔任東海大學校長開始,就住在東海大學的宿舍,至今已三十五年了。東海校園的空氣非常好,綠蔭扶疏,很適合早起做運動。由於打太極拳不需要太大的空間,在自家客廳也可以做,所以遇到下雨天時,我就改在家裡進行,不分晴雨,每天都練拳半小時,數十年如一日,絕不偷懶。
一般人早上起床後大都懶洋洋地提不起勁來,但我每天一早就讓自己不停地動,已成為一種習慣。練完太極拳後,我就像電池蓄滿了電力一樣,擁有飽滿的精神和充足的體力,迎接一天的工作與接踵而來的活動,絲毫不會感到疲累。
按摩和太極拳是相輔相成的運動,打太極拳的好處是吸氣時可以用力把肛門提起來,吐氣時則放鬆,在一吸一呼之間,就能訓練肛門柔軟,避免老人常有的痔瘡問題。除了提肛之外,太極拳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避免關節痛。
美國《時代周刊》在二○○二年發表了一篇評論,稱太極拳是「最完美的運動」,經過美國多所科學機構研究,常練太極拳能增強體力,提高免疫力;此外,一項醫學研究也發現,練太極拳對於提升腦力也很有幫助。
從中學開始,我就對國術很感興趣,當時有位長輩跟我說:「要練內功,必須從太極拳入門。」可惜,我一直沒有機會學習太極拳,直到三十八歲,我才拜施調梅大師門下,開始踏入太極拳的世界。
施調梅大師是位傳奇人物,他是楊派太極拳第三代傳人,日本陸士官校畢業,抗戰前曾擔任浙江省警官學校校長。當時他已年逾七十,仍身手敏捷,兩眼炯炯有神。
施調梅大師教導我,練拳時要與呼吸配合,所謂「以心導氣,以氣導拳」,即以思維指揮呼吸,以呼吸決定手腳與身體的架式,這也就是內、外功的配合。
太極拳是「內功」的基本,但我起步已晚,沒有練「內功」的本錢,所以將太極拳做為「強身」的運動,五十多年來,我獲益極大,包括:四肢靈敏,沒有關節方面的毛病;消化良好,胃口常開,很少鬧胃病;耳聰目明,思路清晰,從不知頭痛為何物;牙齒健康,血壓正常,沒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之類的慢性病。
有人請教過我一個問題:「太極拳如何練?」
這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說清楚的,讀者們如果有興趣,可以找一位太極拳老師學,一開始比較難,至少要三個月的工夫,才能初步入門。但是一旦學會了,天天練,對健康將有莫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