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正確的粗食、錯誤的粗食
「粗食信仰」的人,不只是肉類,還把油脂也視為眼中釘。聽說還有一種叫作「油切減肥法」、幾乎不攝取半滴油脂的健康法。如果剔掉油分,熱量攝取確實是會極端減少,絕對可以瘦下來,可是那種飲食生活,別說是油脂了,連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也一定會不足。我認為勉強排除油脂,絕對不能說是健康的做法。
當然,過度攝取油脂、已經是嚴重的代謝症候群體質的人,或是高血脂症和糖尿病等病患另當別論,這些人有必要努力在飲食中減少肉類和油脂的攝取。
可是目前身體健康的人,並沒有必要勉強去排除油脂。不僅如此,對高齡者來說,少肉和少油的飲食會導致營養不足,甚至有危及生命的危險。
實際上在我們進行的有關高齡者健康的各種調查中發現,平日的營養狀態是影響高齡者對肺炎等感染症的抵抗力的重要關鍵。
詳情我會在第二章說明,不過我們在追蹤一千名以上的高齡者八年的研究當中,得到了耐人尋味的結果。
比起胖的人、膽固醇數值偏高的人,反倒是瘦的人、膽固醇數值偏低的人死亡率及臥病不起的機率更高。
現今的健康常識認為,肥胖和高膽固醇是動脈硬化與文明病的原因,也是縮短壽命的元兇;但是就調查結果來看,至少對於高齡者來說,肥胖和高膽固醇都不是縮短壽命的因素。
營養狀態會影響壽命,這一點也可以從人體對傳染病的抗體形成看出來。以前我曾經與隸屬的醫院合作進行一項「高齡者的流感及併發症的預防」研究,得到了非常有意思的結果。
正如各位所知道的,注射疫苗,體內就會產生流感病毒的抗體,而當時我們調查抗體的增減,發現其完全與一個人的營養狀態呈正比。
結果顯示體格微胖,血中顯示營養狀態的白蛋白(一種蛋白質)濃度較高的人(高營養的人),更容易形成抗體。也就是說,疫苗的效果與一個人平時的營養狀態有關。如果營養狀態與不容易得到感染症有關,那當然也可以說壽命長短與營養有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