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食物正威脅著你的生活
「人類為了什麼而活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因人而異,因為每個人對於生命的看法、思考的準則、面對人和事物的態度等價值觀都有所不同。
「人類要怎麼存活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每個人都一樣:吃。
長時間挨餓等同於宣告生命盡頭的紅色警戒燈,如果不進食的話,就無法維持我們的生命。
對原始人來說,以上兩個問題都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食物總是不夠吃的關係,他們為了生存而忙著狩獵和採集,根本沒有閒暇時間替「生活」定義。沉溺於食物是件奢侈的事情,為了應付不知道何時又會面臨挨餓的狀況,他們只專心於「吃」這件事上。飲食就代表著生存。
然而,現代人卻不像原始人一樣為了活而吃,大家四處尋訪好吃的店家享受美食、把飲食當作一種治療方式,也將生活的意義附加在「吃」的行為上。就某種層面來說,這是對飲食的執著,也是一種成癮的表現。
被慢性壓力糾纏的現代人不太能體會因為真正的肚子餓而覓食的「生理飢餓」,大部分都是習慣時間一到就進食,藉此來解決「飢餓」的感覺。而多數人感到壓力的時候,就會迅速地把散落在身邊的食物往嘴裡塞,這是「心理上的飢餓」。由於心理上的飢餓感更甚於生理上的飢餓,所以即使我們的身體不再需要能量了,還是會因為衝動而吃太多,甚至是暴飲暴食。
近來,報紙、媒體或是雜誌上經常出現「食物成癮」這個詞。酒精成癮、尼古丁成癮等已經是很久以前就耳熟能詳的詞彙了,但接著連砂糖成癮、碳水化合物成癮這樣的詞都出現了,最後還出現了「食物成癮」這個新名詞。每天都會吃下肚的「食物」後面,加上光聽到就會起雞皮疙瘩的「成癮」兩個字,令人感到十分震撼。
成癮的基本症狀是渴望。「渴望」,就如它字面上的意義,意思是「迫切的希望」。為了找出甜甜的食物而翻遍冰箱和櫥櫃;找不到零食或巧克力的話,就算是跑到便利商店,也要買來吃才能紓解心中的慾望。
成癮的另一個症狀是耐受性。一開始只要吃一小塊巧克力心情就會變好,但漸漸地,必須增加攝取量才能感受到和以前同等的愉悅感,只吃一點點的話就無法滿足,後來變成一個人要吃下全家人攝取的量才有辦法滿足。
接著是戒斷症狀。藥物成癮的患者突然停藥的話,就會開始冒冷汗或變得焦躁不安,甚至會產生暫時性的幻覺,狀況嚴重的話還會失去意識。如果習慣每天都吃零食的人突然說要減肥而戒掉點心、蛋糕等甜食,雖然最初一兩天還有辦法忍耐,但是接著就會因為頭痛、無力感、噁心、焦躁、憂鬱等因素而撐不過三天,重新把甜食往嘴裡放。
實際上,甜食會刺激大腦的快感中樞,促使我們吃進多於身體所需的量。當身體所需的食物量進到肚子之後,身體就會發出「吃飽了」的訊號,提醒我們該放下手中的餐具。但甜味使人無視身體的調節機能,讓我們吃進多於需求的分量,這是因為甜食破壞了可以調節新陳代謝的荷爾蒙分泌系統而造成的。
那麼,要達到什麼程度才可以稱作「食物成癮」呢?
「接近生理期的話,會變得很想吃巧克力,然後就會把家裡的巧克力整桶吃光。」
「吃完午餐之後,習慣喝一杯甜甜的含糖咖啡。」
如同心情憂鬱不等於有憂鬱症,我們也無法因為一個人吃得比較多或是暴飲暴食,就斷定他是食物成癮。
食物成癮的標準到底是什麼呢?下表是我依據大眾普遍認知的「成癮」標準所製作的項目,現在就一起來確認看看吧!
ü
我食物成癮了嗎?
□吃東西的時候,吃剩的量比預想的少很多,幾乎都會全部吃完。
□就算肚子飽了還是會繼續吃。
□偶爾會產生「是不是該減少吃東西的分量?」的擔憂。
□因為吃太多而幾乎一整天都有氣無力,或覺得十分疲憊。
□常常因為吃太多,或是花太多時間在吃東西上,影響到工作、和家人及朋友的相處時間,以及重要的約會或休閒活動。
□刻意斷食或減少食量時會產生不安、焦慮、憂鬱或頭痛等身體戒斷症狀。
□曾經因為不安、焦慮、憂鬱或頭痛等症狀而找食物來吃。
□曾經因為刻意戒掉或減少特定食物,反而對該食物產生強烈的慾望。
上列項目中,如果符合三點以上,就必須注意自己是否食物成癮了。
因為食物成癮而苦惱的人們
「重新設定(RESET)你自己!」
這是我經營的個人部落格的名稱,設立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和「贅肉」戰鬥的人們,部落格裡記載了許多當事人投訴減肥過程中經歷各種困難的文章,接下來就介紹其中的幾個案例。
我是孩子的媽,年近三十
二十歲出頭時,因為壓力的關係,我的體重掉到五十公斤,接著又因為暴飲暴食而胖到六十五公斤。從那之後我就開始在意起自……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