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PROLOGUE
癌症、糖尿病、高血壓 面對疾病時的「三大觀點」
過了40歲,癌症、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變得貼近你我的日常生活。在這個人生百年的時代,以「自己總有一天也會罹患這些疾病」為前提,達到預防疾病,早期發現、治療的保養成為不可或缺之事。
預防醫學概分為「初級預防」、「二級預防」和「三級預防」三類。
初級預防聚焦在「不生病」這一點。
例如,減少攝取已被證實會提高罹癌風險的食物,貫徹可延長壽命的適當生活習慣,降低生病的可能性,這些稱為「初級預防」,接種疫苗也包含在內。
不少人每年都會接種流感疫苗,有些疫苗是年過40歲的中高年或65歲之後的高齡者建議施打的疫苗。
透過3大觀點進行預防
三級預防
復健、預防復發
二級預防
早期發現、治療疾病
初級預防
不生病的行為習慣
(飲食、運動、戒菸、消除壓力)
癌症、糖尿病、高血壓等
任何疾病都能透過3大觀點進行預防。
因為「不生病」是最終目標,初級預防成為一切的基礎。
接著是二級預防,聚焦在「疾病的早期發現」。
●健檢結果被告知有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生活習慣病,立刻應對。
●接受癌症篩檢,致力於早期發現。
●盡早發現骨質疏鬆症或憂鬱症,採取適當的對策。
這些相當於二級預防。
最後的三級預防聚焦在「預防疾病復發或復健」。因為癌症、糖尿病、腦梗塞等重病導致身體功能衰退,透過復健慢慢恢復原狀,這也納入預防醫學。
即使罹患重病,重新正視自己的身體,讓剩下的人生過得有意義的知識或行為習慣也包含在內。
本書是以全面介紹預防醫學的初級~三級預防的精華構成。
第一章是人生百年時代守護「健康資產」的方法,第二章是血液檢查等各種篩檢,第三章是從初級預防、二級預防的觀點說明抗癌重點,早期發現異狀,採取適當對策。
第四章聚焦在飲食,選擇有益身體的食物及飲品,養成少吃不良食品的習慣。
第五章是根據科學資料嚴選的健康生活習慣。
第六章聚焦在心理療護,介紹建設健全心理的方法與立刻應對「狀況不佳的警訊」的方法,當人生變得漫長,快樂的事也會變多,當然辛苦也會隨之增加。必須養成「克服人生百年時代的波折的心理」。
最後的第七章是三級預防,針對「病後」不讓疾病惡化的應對方法和心理準備進行說明。
各位可以從有興趣的內容開始閱讀,讓我們一起延長健康預期壽命,度過充實的人生吧!
?
CHAPTER 1 人生百年時代的健康戰略
據說日本人的預期壽命總有一天會超過百歲。但疏於關心身體,在40、50歲的時候罹患重病,人生後半段會變得艱辛痛苦。「健康」才是最大的資產。
01健康才是最大的資產,別為了工作丟掉性命
一九六?年代,日本人的預期壽命約60至70歲,但根據內閣府提出的《高齡社會白皮書》,二?六五年男性的預期壽命推測為84.95歲,女性竟高達91.35歲※1。
為了因應壽命的延長,有人提出「退休年齡延長至75歲」的法案,相信對今後的工作型態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必須盡快重新學習的是關於「健康」的知識。
即使有充裕的錢財、時間或工作能力,沒有「健康」的身體就無法充分活用。
考慮到今後預想的高齡社會,比起眼前的工作,「打造能夠工作到70、80歲的健康身體」是更重要的事。
你是否拼了命地工作呢?
30、40歲年輕力壯的時候,只要做好眼前的工作或許就能獲得好評。
可是,過度操勞身體,那可說是「把命賣給公司」。
從事職醫這份工作,我見過許多健檢結果出現「高血壓,需要就診」卻仍以工作為優先不就醫的30、40歲青壯年。
「有時間的話我會去……」
「我最近有點忙……」
於是,動脈硬化(動脈壁變厚變硬,作用變差的狀態)悄悄惡化,過了50歲,血管阻塞,引發腦梗塞,然後半身麻痺或久病臥床的人不在少數。
公司不會守護你的健康。
儘管致力於「健康管理」,試圖守護員工健康的企業逐漸增加,結果多是淪為形式化。
因此,「自己的身體靠自己守護」是很重要的事。
多數的重病無症狀
健檢結果被指出有異常的情況,多數是無症狀。
如前言所述,糖尿病起初也是無症狀,放任不管會引發各種併發症,對血管或神經造成傷害,導致視力模糊,因神經障礙,手腳麻痺失去知覺。更加惡化的話,最後可能會面臨心肌梗塞或腦梗塞,必須進行透析(洗腎)的狀態。
癌症也是如此,不接受篩檢,對症狀置之不理,癌細胞會轉移或擴大範圍,變成無法動手術的狀態,結果必須使用副作用強烈的抗癌藥或進行放射線治療。
既然人類的壽命延長,不盡早採取對策可能會演變成「一半的人生過著不自由的生活」。
學習預防醫學的知識,多關心自己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