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02日本人的「健康素養」是全球最低,自己的身體靠自己守護
各位聽過「健康素養」嗎?
這是指「仔細斟酌關於健康或醫療的資訊,進行選擇取捨的能力」。日本人的健康素養被視為全球「極低」的程度。
在針對一千位日本人進行「健康素養評分問答表」的研究,比起歐洲的八個國家,日本的分數是最低※2。
而且,還出現「比起越南、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國家,日本人的健康素養相當差」這樣的結果※3,日本人的健康素養在調查資料中屬於「全球最低」。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新加坡的預期壽命雖然比日本短,「預期壽命-健康預期壽命」的差距比日本短,不健康狀態的生活期間也是全球最短※4。
據說這和新加坡的「社會保障制度」有關,新加坡會從個人薪資自動提撥一部分當作「老後生病使用的資金」儲存於帳戶,從那個帳戶籌措醫療費。
也就是說,在新加坡「凡事靠自己」的風潮強盛。
因此,為了不要生病,每個人都很關注自己的健康,藉著提高健康素養,達到延長健康預期壽命。這點相當值得日本人學習。
日本的醫療體制在世界上是非常完善,可說是優秀的頂級水準。遺憾的是,這樣的狀況並未活用。
接受癌症篩檢的「兩人之中一人」
從癌症篩檢這件事來看,美國竟然多達約八成的國民有接受篩檢,但日本的受檢率約四~五成※5。
根據二?一四年度的輿論調查,不接受篩檢的理由之中,「因為沒時間」、「因為費用高」占最多,但人類真的覺得有必要的時候,一定會騰出時間。
與其說是因為沒時間,應該是「不想刻意花時間去做篩檢」。
說到費用,幾乎不超過兩千日圓,有些自治單位也會分發免費折價券。「費用高只是一般的誤解」。
以醫師的立場來看,不接受便宜又能降低死亡率,具有明確證據的癌症篩檢是非常高風險的事,也是很可惜的選擇。
儘管日本的「預期壽命」是全球第一,必須更加活用優沃的醫療資源,選擇適當的醫療資訊。
03預防醫學不普遍的理由,只說「理所當然」的事——醫師的真心話
到醫院,醫師會花時間告訴你「要使用怎樣的藥物」、「採取怎樣的治療方針」,卻很少說明在家如何應對或注意事項。
「因為被建議去看醫生就去了醫院,可是沒有從醫生得到有益的建議,結果搞得心裡很悶。」
「醫生只會說『多注意飲食和運動』這種理所當然的話。」
從事職醫工作的過程中,我經常聽到這類的抱怨。
基本上,醫師學習的是「能夠在醫院內進行的事」,那就是診斷疾病、開立藥物處方等,學習飲食或運動等預防醫學知識的機會並不多。也就是說,因為缺乏知識,無法給予具體建議。醫學的進展日新月異,光是學習新的藥物或治療方法已經耗費龐大心力,實在沒有餘力學習預防醫學。
在日本,「生病之前的」預防醫學管道尚不健全,在世界上也是落後的程度。
「就算去醫院也得不到多大的幫助。」
「覺得不值得花時間去醫院,所以不去。」
這也難怪許多人會有這樣的想法。
本書只精選真正有幫助的資訊
一般人煩惱的是「健檢結果有點糟」、「總覺得身體狀況不太好」這些微妙的不適。
請各位放心,其實以科學證據來思考,「應該注意的重點」、「為了預防能夠做的事」有限,而且非常簡單。不必花錢做健檢或刻意買「對身體有益」的高級食材。
請各位好好閱讀本書,學會「高CP值的預防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