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帶著妳任性出走
每個擁有小孩的女人,都不得不承認一件事實。
就是當我們人生第一次注視著驗孕棒那兩條神奇的平行線時,當下內心除了難以言喻的喜悅與興奮之外,尚未意識到一件即將來臨的巨大改變。不是我們的身材會走樣、容貌會憔悴,這些藉由現今的醫學美容科技,就能夠讓我們得到超乎想像的幫助的事。
而是那個影響我們更大的事實──從此的生活將有很長一段日子,不再自由、不再隨心所欲、心無罣礙,不再是隨便一個理由,便足以說服我們拎著一只皮箱任性地說走就走,浪跡天涯看世界。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又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對我而言,簡直是大逆天性!
我熱中於扮演母親的職責,還記得在產房見到梨梨醬的瞬間,深深體會到何謂一見鍾情。隨著她的成長,愈發產生有如痴狂狀態的迷戀(就連她拉屎都覺得好香),強烈依賴著與她的親密關係(離開幾個鐘頭就開始焦躁)。我的裡裡外外、上上下下,彷彿脫胎換骨般似地,那些曾經讓我糾結在意的事物、牽一髮動全身的慾望,都遠遠比不上女兒的一個親親摟摟。
但另外一方面,我的內心卻無法抑制旅行出走的念頭。尤其午夜夢迴,被育兒和工作操累一整天之後,躺在床上翻來覆去,腦海裡全都是離家幾千里外的山光水色。這些念頭幾乎佔領了每個夜晚,綁架了睡意,在夢裡狂奔追逐著我。
曾經看過一本關於法國的育兒書,作者提及法國父母對於小孩的教養觀念。他們認為生了孩子之後,不應該是大人來配合小孩的生活,而應該是讓孩子來配合大人的習性。他們不會讓客廳裡充滿著小孩的玩具,當家中有客人來訪時,會讓孩子到房間裡遊戲。一來讓孩子知道自己歸屬的空間在哪裡,培養其獨立性;二來是讓孩子知道大人也需要自己的空間,學會尊重大人的生活。
這個觀念對我產生了很大的衝擊。孩子睡了之後,我獨自坐在客廳的沙發上,環視著四周,地板上散落一地的辦家家酒積木,牆上貼著一二三數字和冰雪姊妹花的貼紙,起身時還不經意地踩到了幾本童書。就連難得的姊妹聚會,也是一同帶著孩子去親子餐廳用餐,假日行程多半是牧場、動物園、水族館走透透。
這樣的日子很簡單也快樂,滿足了我身為母親的天性,但我也不禁開始思考,曾幾何時我的生活,已逐漸一點一滴地被母親的角色攻陷,並幾近全盤地吞噬自己。是的,我不敢在家裡點香氛蠟燭、不再隨時大音量播放喜歡的音樂、不敢在她的面前開電視,甚至也不再旅行出走,所有行為的考量都以小孩為前提。
當然這一切毫無疑問地,是因為身分轉變之後自然轉變的生活形態,但我真正對自己提出的疑問是:「原來的那個我呢?我是否有偶爾滿足了她,適時地讓她呼吸或偶爾出沒?」
我期許自己是一個盡責的母親,同時也是一個充滿自信與快樂的女人。這兩個角色,成為我往後人生裡永遠的頭銜。如何在母親與女人的角色之間找到適度的平衡,對於一個初為人母的人來說並不容易,卻是一件遲早遲晚都不得不學習的事。
或許該是時候讓孩子學習如何配合大人多一點,我心想。
自從梨梨醬兩歲過後,自主能力越來越成熟(當然把屎把尿還是免不了),也慢慢能明白大人所說的話,生活作息和飲食也幾乎跟大人沒差多少。於是我開始計畫一趟長達一個月的遠程旅行,而且是就只有我們母女倆的旅行。
這個念頭聽起來有點瘋狂,也有點自虐(笑),但也是因為過去累積了一點一滴的旅遊經驗才有此打算。梨梨醬打從三個月大時便經常坐火車、坐飛機,除了往返東京探望父親之外,沖繩、福岡、長崎、北海道……等,也都留下了她小小的足跡。來到這世上不到八百天,她的護照本已繽紛五色,親身體驗過的事物遠比書本裡來得許多,而且根據我的觀察,這個孩子藉由旅行當中所得到的成長,超乎原本的預期和想像!
孩子的適應力非常非常強,有時候反而是父母擔心的太多,生怕孩子出門會受罪,無法在家裡那般安逸舒適,又或者擔心旅程中的突發狀況太多,孩子不小心生病或受傷。然而這些擔憂都是沒有錯的,但並非沒有預防的措施,只要行前的準備功課作足、心理建設完整,旅行當中的各種過程,都是讓大人和孩子一起成長的絕佳機會。
還記得某天晚上,當時我跟梨梨醬剛結束了一段旅行不久,家中邀請了幾位好友聚餐敘舊。幾個姊妹湊在一起好不熱鬧,眾人圍著梨梨醬玩耍,她整個嗨到不行。然而晚上九點鐘一到,我便請朋友們稍等我一下,抱起梨梨醬和大家說聲晚安,關上房門將她送上床睡覺。前後花不到五分鐘,在場的每個朋友的下巴都拉得好長,紛紛表示:「妳不用陪她嗎?她以前不是都要妳陪睡嗎?她現在睡自己的房間嗎?她不會哭鬧嗎?」
一歲半以前,她睡覺總是要爸爸陪,而且從出生以來就和我們同房而睡。但因為旅行的過程當中,必須適應各種不同的環境,當然也需要睡在不同的床上,因此梨梨醬逐漸練就了走到哪睡到哪的本領。推車上、汽車上、飛機上,甚至是媽媽的懷裡。久而久之,只要睡覺時間到了,放她到床上,她自動就閉上眼睛,不吵不鬧,沒有認床或要人陪睡的習慣。
對她而言,睡覺的地方不是只有一種固定的環境,而是時間到了就該休息。
另外在一次北海道的旅行當中,藉由刻意地規劃安排有兩間房的旅行公寓,讓她在陌生的環境下練習和父母分房而睡。如果是在家中練習分房,將她的嬰兒床移到新的房間,她肯定是整晚哭個不停,吵著要回她原本習慣的臥房,但反而因為是在陌生的環境裡,她認為所有的變化都是正常的。旅行結束後回到臺灣,她從此養成了獨自在自己房間裡睡覺的習慣。
聽說很多父母會認為,小孩年紀太小,帶出門旅行不但沒有留下任何記憶,甚至累壞了父母。但我認為,儘管孩子無法記得旅行時的點滴,但在過程當中,卻能一點一滴啟發他們的各種感官,培養適應力,也變得勇於挑戰和更有自信,當然也更懂得如何去配合及協助父母,訓練孩子的獨立自主性。
當生命裡出現奇蹟的兩條線時,儘管會帶給我們人生極大的改變,但改變絕非是犧牲,其實也可以是一種分享和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