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的日本史

  • 作者:涂豐恩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5/05/22

  • 定價:300元
  • 優惠價:79237
  • 優惠期限:2024/12/31止

  • ISBN:978-957-803-962-9
  • 系列:知史
  • 規格:平裝/240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日本歷史
好書分享:
內容簡介

為什麼日本會成為今天的日本?

高人氣「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創辦人、「大人的世界史」臉書版主首度出書!

從鄭成功時代的大航海交流,到變成日本第一個海外殖民地,
日本歷史一直是臺灣歷史無法迴避的一部分。
面對急遽變化的國際局勢,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以成熟的眼光,
重新認識這個臺灣最熟悉的國家、最陌生的歷史。

●採取「鎖國」政策的德川幕府為何獨厚荷蘭人,又如何與世界互動?
●「黑船」來襲,讓天皇成為權力中心,組成新的大一統國家?
●邁入現代的日本,如何用蠻橫手段將北海道、琉球納入國土?
●關東大地震,創造出現代東京,卻點燃了日本、韓國之間的仇恨?
●鐵路的發展,建構了日本井然有序的社會紀律?
●看似平和的日本社會,也經歷過躁動不安的年代,發生大規模的社會抗爭?

從古至今,地震、海嘯就是日本的常態,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家,在過去一百多年內的一舉一動,卻牽動著整個亞洲的命運。

在教科書中,日本往往被簡化成兩種截然不同的形象,一種是成功地推動明治維新,晉身強國之林的正面形象;另一種則是殖民者、侵略者,是軍國主義的負面代表,但歷史的複雜與偶然,並無法藉由這種簡單的「二分法」來理解。

本書從臺灣的觀點出發,透過三十個關鍵詞,簡潔明快、深入淺出地重新解讀「日本之所以成為現在的日本」的過程,發掘日本真實而多樣的面貌,不但提供歷史的反思,更足以做為未來的借鏡。


各界名人強力推薦
【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吳密察、【中研院臺史所副研究員】吳叡人、【早稻田大學亞細亞研究機構主任研究員】紀旭峰、【臺灣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徐興慶、【臺灣師範大學臺史所教授】許佩賢、【臺灣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楊典錕、【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蔣竹山、【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副教授】駱芬美 誠摯推薦!●按姓名筆畫序排列


誠如書名《大人的日本史》,此書的主題是日本歷史,但也可從中找尋到臺灣的痕跡。同屬四面環海的日本與臺灣,不可否認的,有時日本的歷史就如一面鏡子反射在我們的歷史上値得借鏡。甚至有時候,這面鏡子就如照妖鏡般讓我們有自省的機會。――早稻田大學亞細亞研究機構主任研究員/紀旭峰


本書以遊記的方式撰寫,無論就文化史的發展、制度的建立、人物的崛起及其思想的演變,或是戰爭的過程、災害的重建、經濟的成長,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描述,給人閱讀小說的感覺,有趣、生動、又不失歷史的真實性,這是本書的魅力之處。――臺灣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徐興慶

關於作者
涂豐恩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碩士,現為哈佛大學東亞系博士候選人。大學時候讀過兩年管理學院,從歷史研究所畢業後,卻又跑到資訊工程系工作。曾經出版過一本叫做《救命:明清中國的醫生與病人》的小書,目前則在研究日本帝國時代的人造香料產業,以及現代感官經驗形成的歷史。

因為喜歡說故事,所以跟朋友們一起創辦了「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相信一個好故事,具有改變現實的力量;更相信好的歷史故事,不僅能夠讓我們認識過去,更能讓我們理解現在,想像未來。期望有一天,能夠以臺灣為起點,一點一滴地描繪出屬於這塊土地的世界歷史。

●「大人的世界史」臉書:www.facebook.com/otonahis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gushi.tw
內容試閱
【前言】

寫給臺灣的日本歷史



二○一○年的冬天,我第一次到了平戶。

這座小城位於日本南部的九州。四百年前,它曾經是個最熱鬧的港口,從世界各地來的商人與傳教士,會從此地上岸,開始他們在日本的種種探索與冒險。只不過,經過了四百年,物換星移,當初人來人往的光景已經不復見。

還記得那天天氣欠佳,街上遊客不多,行人也少。整座小鎮很安靜,就連火車站前都顯得有些寂寥。

我在旅館放下行李,稍作休息後,準備前往此行目的地。

從地圖上看來,目標就在距離平戶市區不遠處,徒步就能到達。可是才出門走了一陣子,我就發現自己錯了。從地圖上獲得的空間感並不準確,實際的目標比想像中的更遠,再這樣走下去,不知何時才能抵達。再說,當時已經是下午,再過不久,日暮西垂,也許天就要黑了。

我決定隨手招了一台計程車,用不熟練的日文,嘗試與司機說明我的目的地。儘管幾個句子講得坑坑巴巴,但我確定司機理解我想表達的意思,因為他顯然聽懂了其中的三個關鍵字:鄭成功。



平戶。這裡是鄭成功的出生地。

三百多年前,他的父母親就是在此地相識。儘管故事的細節大多已經消失在歷史中,但當地還留下了一些蛛絲馬跡,給人想像的線索。平戶政府找到鄭成功幼年居住過的地址,在該處立了一個小小的解說牌,不過房子已經不在了,只剩下幾棵大樹。

另外,根據傳說,鄭成功的母親當年懷孕時,散步到海邊撿貝殼,一時感覺腹痛,便生下了鄭成功。傳說中的地點,也有一塊紀念碑,上頭寫著「鄭成功兒誕石」。

當地還有一座專屬於鄭成功的小廟,小廟入口的不遠處,矗立著一張大型看板,將他稱之為「亞洲英雄」。

這次造訪平戶,就是希望能看看與這幾個和鄭成功相關的遺跡。

司機載著我,在沿著海岸線的公路上奔馳,沒過多久就到達了目的地。

但出現在我眼前的光景,卻與原本的想像不太一樣。

和其他熱門的觀光景點相比,這幾個地方真是顯得寂寞了。

抵達鄭成功廟的時候,外頭杳無人跡,我是唯一的旅人。小廟的外頭有個看板,記錄著平戶與臺南市政府聯合舉辦的慶祝活動,看來十分盛大。但廟的本身似乎缺乏維護,外表已經出現斑駁。

我又從鄭成功廟繼續走到其他幾個地點,情況也差不多如此。

亞洲英雄的光芒,好像有些黯淡啊。



即便如此,幾年之後我仍常常想起這段旅程。

一位與臺灣歷史如此攸關的人物,卻出生在日本,還可能是個中日混血兒。從小我們被教導,鄭成功是打敗荷蘭人的中華民族英雄,但對這段日本淵源卻很少多做著墨,好像說出來會有些尷尬。不過,如果拋開民族主義,回歸歷史情境,這件事是不是能告訴我們什麼呢?

鄭成功所以出生在日本,或許只是個歷史上的偶然事件,但是,假如沒有那個時代繁榮的海洋貿易,沒有各區域之間頻繁的交通,這件事恐怕也不可能發生。每個看似偶然的事件,其實背後都有跡可循,每個看似孤立的現象,其實都反映著時代的環境與背景。

鄭成功的時代,是一個連結的時代,商業與貿易為世界打造出了一張巨大的交流網,將世界的各個角落串連在一起。臺灣與日本的歷史,也從那時開始,有了許多意想不到的互動與共鳴。舉例來說,曾經停留在臺灣的西班牙人、曾與鄭成功交手的荷蘭人,都曾到過日本,或者傳教,或者做生意。鄭氏政權在臺灣的期間,日本也一直是他們相互往來的貿易夥伴。

在鄭成功身後兩百多年,臺灣與日本的歷史,又以另外一種方式,更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在甲午戰爭過後,臺灣變成了日本的第一個海外殖民地。

這段過程,早早就被寫進了教科書,多數讀者已經耳熟能詳,不足為奇。雖然如此,我仍想問:是不是還有可能找到新的觀點,重新思考這段歷史?

傳統的歷史書寫告訴我們,從帝國的角度看來,臺灣成為日本的一部分。可是,假如我們換個方向,從臺灣的角度出發,日本也成為了這座島嶼的歷史一部分,一個不可否認也無法迴避的部份。少了它,島嶼的身世就空白了一大塊,很難說得清楚。

用另一種方式說,日本帝國的歷史,其實也是屬於臺灣的歷史,值得我們認識和理解。

而等到二次大戰結束,臺灣終於擺脫日本殖民地的身分,但臺日雙方的互動並未因此斷絕。來到臺灣的國民黨政府,表面上宣傳反日教育,但在國際政治中,卻是與日本站在同一陣線:當時的臺灣與日本,外加南韓,全都是美國在亞洲的前線。

至於臺灣社會與日本之間錯綜複雜的情感,時而愛恨交織的態度,還有經濟與文化上的頻繁往來,更是未曾停止的現在進行式。

more
1 2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