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七年,吳王夫差聞齊景公死而大臣爭寵,新君弱,乃興師北伐齊。
五年之後,吳王夫差終於等到他要的時機了。他聽說齊景公死了,大臣爭寵而齊國內鬥,新君勢弱,無能阻止。於是他認為機不可失,決定發動軍隊北伐齊國。
少女爭桑,公子爭國,而王就要爭天下了!
子胥諫曰:「越王句踐食不重味,衣不重采,弔死問疾,且欲有所用其眾。此人不死,必為吳患。今越在腹心疾而王不先,而務齊,不亦謬乎!」
就在這個大家意氣風發、志比天高的時候,不識相的伍子胥又跳出來了!
伍子胥警告夫差說:「越王句踐自己飲食簡單、衣服樸素,對百姓弔死問疾,這分明是要收買人心。這人不死,將來一定會成為吳國的大患!現在吳國有越國這樣的心腹大患而不管,卻只專注在齊國上面,這不是太荒謬了嗎?」
伍子胥說得對不對?很對。吳王聽了沒有?沒有。
有時不是你說得對,人家就會聽。你說得越對,有時越惹人討厭。
這是伍子胥第二次諫勸。
吳王不聽,遂北伐齊,敗齊師於艾陵。
吳王不聽伍子胥的話,結果他打贏了北方強國齊國!
哈哈哈,事實證明我才是對的,伍子胥你看見了嗎?寡人可是你的君王,未來的中原霸者,不要再把我當小孩訓了!
說真話,夫差這次如果打輸了或許還好,偏偏他打贏了。打贏齊國後,他更覺得北方強國不過如此,他有希望爭霸中原,他就越陷越深。
九年,伐魯,至與魯盟乃去。
十年,因伐齊而歸。
十一年,復北伐齊。
接下來,夫差全力經營北方,吳國連年出兵,窮兵黷武,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但也付出死傷慘重的代價。
如果你是一心想要復仇的越王句踐,請問這一刻你會怎麼辦?
越王的舉動,出乎常人意料之外。
越王句踐率其眾以朝吳,厚獻遺之。
越王句踐帶領著越國的軍隊去朝見吳王,表示願意全力幫助吳國北伐,而且送了很多很多的軍資和禮物給吳國。他不但沒有落井下石,反而雪中送炭!
這是怎麼回事?
很簡單,因為伍子胥還在!只要此人不死,越國就沒有必勝的把握。但如今越王的表現,可以證明伍子胥錯疑了越國,夫差將會更相信越國,也會更堅定北伐的決心。
吳王喜,唯子胥懼,曰:「是棄吳也。」
夫差太高興了,只有伍子胥感到深深的恐懼。因為他知道事情再也無可挽回,夫差一定會北伐,而越國一定會滅吳,因此他說:上天要拋棄吳國了!」
伍子胥決定盡他人生最後一次的努力。
諫曰:「越在腹心,今得志於齊,猶石田,無所用。且盤庚之誥有顛越勿遺,商之以興。」
他第三次諫勸吳王夫差,他說:「越國才是我們的心腹之患,齊國對我們就好像是一塊上面只有石頭的田地一樣,完全沒有用處。當年商王盤庚訓示臣民要除惡務盡,所以商朝才能興盛。」
是啊,就算打贏了齊國,齊國那麼遙遠,吳國又無法控制。結果在旁邊的越國,卻不去防備它,這不是捨本逐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