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時代的日本人:夾處在大國權力遊戲的中心,小國該如何才能創造屬於自己的命運?

  • 作者:李拓梓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7/06/02

  • 定價:280元
  • 優惠價:79221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86-94552-6-8
  • 系列:知史
  • 規格:平裝/256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外國歷史
好書分享:
內容簡介

《自由時報》高人氣專欄結集出書!

只有人的意志,才能夠改變時代!
他們努力實踐自己的志業,改造了國家的命運,
也帶領日本脫胎換骨,走向現代化之路!

多數人是因為活著時的作為被記憶,他卻因為被暗殺而名留青史?
他聰慧、雄辯,宛如家康再世,卻意外成為最後的將軍?
他僅憑藉著三寸不爛之舌,就成功阻止了江戶城的毀滅?
他一手促成薩長同盟,他的死也成就了一個時代的傳奇?
大時代中的女人,有時意志力比男人更強上千百倍?
他獨裁、專斷,卻是完成制定帝國憲法的第一功臣?

德川幕府造就了三百年的太平盛世,卻因為黑船來襲,讓日本瞬間陷入了不安與動盪的局面。在「尊王攘夷」的大旗下,天皇重返權力中心,但日本能夠安然渡過危機,靠的卻是一群識見非凡的人物:啟蒙思想的吉田松陰、看清時勢的德川慶喜、創建海軍的勝海舟、風雲男兒坂本龍馬,還有在大奧力挽政局的天璋院篤姬,以及激勵全民向學的大教育家福澤諭吉……而也因為他們對於理想的投入與追尋,才得以扭轉自己的國家被列強鯨吞蠶食的命運。

每個時代中,最重要的永遠都是「人」,唯有人的意志,才能夠推動時代大步前進。本書即透過三十四位幕末維新的關鍵人物,深入剖析日本如何在內憂外患下,發憤圖強、力爭上游,最終躋身一流強國,並引領我們一起思考,和日本一樣夾處在大國之間的臺灣,該怎麼做才能在險境中找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各界名人強力推薦
【臺灣日本關係協會會長】邱義仁、【日本文化名家】茂呂美耶、【「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主編】涂豐恩、【《表裏日本》作者】蔡亦竹、【駐日大使】謝長廷 一致盛讚!●按姓名筆畫序排列

本書以人物為中心,歷史情境在人物的紛紛出場中浮現,這是一個生動又吸引人的敘事方式。你可以將此書當作繼續鑽研日本歷史的開端;你也可以將此書當作閒暇之餘增廣見聞的床頭書;或者你就將此書當作休閒娛樂的泉源亦可。不論如何,這本書是一個可看性很高的作品。――臺灣日本關係協會會長/邱義仁

現在的歷史,就是過去的政治;而今天的政治,將是未來的歷史。和日本一樣是個東洋小國,和日本一樣得面對不友善而國力龐大的帝國。因為拓梓的著作,讓臺灣人看幕末終於不再只是一群劍客在京都互砍,或是來自鹿兒島的將軍蘿莉老婆,和拿著火繩槍跑來跑去的與本人落差極大的女士兵而已了。我們終於可以看到有血有淚、有深度有內涵,而且對臺灣有啟示意義的深度幕末解說了。――《表裏日本》作者/蔡亦竹


【推薦序】

看看別人,別忘了也看看自己

臺灣日本關係協會會長/邱義仁



我相信臺灣人最喜歡閱讀的日本歷史,大概是日本戰國時期以及幕末至明治維新這段時期。之所以引人入勝,一方面是情節錯綜複雜、高潮迭起;另一方面是,在其中似乎也看到了現在自己所處的時代,好像科技無論多麼進步,人類總是面對著似曾相識的歷史情境,總是面對著一再重複的命運循環。

幕末時期,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幕府的開國主張是進步的,「尊王攘夷」的保皇黨是反動的。但是,在「民族主義」的「民粹」大旗下,進步的幕府被推翻了,大政奉還讓日本天皇回到了政治舞臺中央。

有趣的是,民粹的潮流並沒因天皇復位而一發不可收拾,將日本拖入歷史的廢墟中。出身「尊王攘夷」的大久保利通在取得大權之後,為了推行維新,終至與情同手足的保皇黨領袖西鄉隆盛及眾兄弟們兵戎相見,最後雖也遭暗殺而亡,但保皇黨在他的打擊下灰飛煙滅,終使明治維新得以推行下去。而天皇因尊王攘夷的反動思潮得以復位,卻勇於反叛自己的權力基礎,終將日本推上現代先進國家之列。

無獨有偶的,如果我們把視野拉到愛爾蘭獨立之初的抗英運動,兄弟鬩牆終至流血收場,此種歷史情境何嘗不是一再上演。

這大概就是歷史迷人又惱人的地方吧!

拓梓這本書,以人物為中心,歷史情境是在人物的紛紛出場中浮現出來的。這是一個較生動又較易吸引人的敘述故事的方式。你可以將此書當作繼續鑽研日本歷史的開端;你也可以將此書當作閒暇之餘增廣見聞的床頭書;或者你就將此書當作休閒娛樂的泉源亦可。不論如何,這本書是一個可看性很高的作品。



【推薦序】

大河的底流

《表裏日本》作者/蔡亦竹



對臺灣而言,應該很少有像日本這樣一個關係密切又讓許多人充滿憧憬的國家。日本對臺灣的影響不只是汽車、電器、藥粧等物質輸入,而更多來自文學、影像甚至娛樂等現代人稱為「軟實力」的文化能量。不管是對世界或是對臺灣,這種文化能量的蓬勃發展,讓這個一億兩千多萬人口的東洋島國成為公認的一等強國。

「一個極為弱小的國家,即將迎接她的開化期。」

這是司馬遼太郎著作《坂上之雲》的經典開頭。如果明治時代是日本從一個僅具現代國家雛形的小國發展到日後規模的「開化期」,那麼從江戶到明治的過渡期「幕末」,就是這個一等強國誕生的關鍵時代了。幕末時代一直是日本文學、戲劇,甚至遊戲等喜好的題材,臺灣人耳熟能詳的《篤姬》、《龍馬傳》,甚至漫畫《神劍闖江湖》都是直接間接取材於這個風起雲湧的時代。

幕末同時也是個希望和絕望、樂天主義與動盪不安並存的狂熱時代。

持續兩百六十五年,號稱開創「三百年太平」的江戶幕府所經營出來的和平時期,絕對是種值得肯定的成就。但是也正因為這種長年和平而讓幕府這個以將軍為最高領袖的統治機構出現了制度疲勞,在黑船的砲擊聲下毫無抵抗能力地與美國簽下了開國通商合約。這種讓知識階層看來喪權辱國的行為,引爆了當時有志之士們對於當權者,也就是幕府的怒火,於是德川將軍家原本牢不可破的統治架構,一夕之間開始受到劇烈的挑戰。

建國以來連蒙古襲來都安然克服的「金甌無欠」傳統即將被列國侵略打破。對七百年來架空天皇家而掌握國政的武家政權憤怒而燃起的「尊王攘夷」風潮。因為太平飯吃久了而開始天然呆的幕府重臣們。甚至是三百年前關原之戰後造成的地方歷史遺恨。複雜多樣的因素攪拌在一起發酵,幾乎快引爆了日本這個內憂外患的壓力鍋。

如果就結論而言,日本安然渡過了這個危機,靠的是一群不簡單的人物。而這群人就是《改變時代的日本人》這本書的主角們。不管是明治末期才突然爆紅,然後就一直都是時代劇和小說漫畫主角熱門人選的坂本龍馬,還是上野公園裏牽著小狗、有點肥宅風格的西南壯士西鄉隆盛,或是做為政治家極為優秀、但是當朋友或是同僚極為讓人討厭,一生最耀眼的時候是被志志雄手下暗殺(大誤!)的大久保利通,這些風格各異卻又像才華與理想的集合體們,全都是幕末這個時代縱橫天下的能人志士。因為有了他們的活躍,日本這個國家才渡過了幕末這個脫胎換骨的黎明期。

現在的歷史,就是過去的政治。而今天的政治,就將是未來的歷史。如果從事政治工作而又精通歷史者,對於人心的機微和大勢的掌握必將獨有見解而得心應手。拓梓就是在臺灣少見的這種人才。公務繁忙的他一直沒有停下對於日本文史的熱愛和筆耕,《改變時代的日本人》這本動人之作就是拓梓對這群能人志士的致敬之作。在臺灣,日本大河劇的愛好者不少。但真正了解其背景和時代精神,不是看一集就上電視上網發表一篇似是而非的雞湯文,或是動漫野史和正史都搞不清楚就拿著自己看過的東西出來自稱日本通的人卻不多。這本書的介紹詳盡而又簡明,行雲流水的記述讓人一讀就欲罷不能。坊間的日本相關文史作品不少但是多為翻譯作品,臺灣一直缺乏由臺灣人角度、臺灣人述事方式來看的日本解說本。拓梓的《改變時代的日本人》,就是我一直期待的這種優質著作。

如果你愛日本幕末的維新志士甚至新選組而想知道詳盡人設,看這本!

如果你關心國家未來,想知道小國要怎麼發憤圖強力爭上游,看這本!

如果你胸懷大志,將來想要突破困境讓天下都認識你這個人,看這本!

同樣和日本一樣是個東洋小國,同樣和日本一樣得面對不友善而國力龐大的帝國。因為拓梓的著作,讓臺灣人看幕末終於不再只是一群劍客在京都互砍,或是來自鹿兒島的將軍蘿莉老婆,和拿著火繩槍跑來跑去的與本人落差極大的女士兵而已了。我們終於可以看到有血有淚、有深度有內涵,而且對臺灣有啟示意義的深度幕末解說了。對這本認真而引人入勝的新作,我只有一個怨言。

寫這麼好根本就是要搶我生意啊。

關於作者
李拓梓

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是一位全職的政治工作者、業餘的專欄作家。工作之外的時間,幾乎都用在旅行與讀書。相信旅行的時候做一點淺薄的歷史功課,可以增添路程當中的趣味。因此希望能透過寫作,將所見所聞分享給也同樣這麼相信的人。
內容試閱
【作者序】

複雜的時代,有趣的人

李拓梓



幕末維新的時代,可以說是日本的「啟蒙時代」。儘管和歐洲啟蒙源於自身公民社會、中產階級的興起的環境不同,日本的啟蒙,是因為對外力壓迫的民族主義覺醒。但在時代潮流之下,這股民族主義醒覺所帶來的風潮,在開國、鎖國、尊王攘夷、文明開化等路線的選擇上,也曾經經歷過一番激烈的拉扯。

這個時代的浪潮當中,也出現過許多秀異人物,這些社會領袖們,帶領日本走出德川幕府兩百多年的舒適圈,追上了當時國際社會主流的富國強兵之路,也深深影響了後來東亞地區的政治結構,強力地衝擊了周邊鄰國。因此,這些帶領日本改變的人,確實因為自己志業的追尋,真正扭轉了歷史的方向。

如果以時間為經緯,幕末維新這段歷史的講述,無論是翻譯或著作,都已經有很多出色的作品。但是以人物為中心,呈現不同角色切入的歷史視角的中文寫作,除了司馬遼太郎的多部小說,和衍生的各種坂本龍馬傳記外,其實作品不多。我一直相信,時代當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存在,只有人的意志,才能夠改變時代的結構,因此才興起了以人物為中心的幕末維新歷史寫作。

因為敘述的主體是人,因此同一段歷史當中,會因為不同的人以不同角色出現,而有不同的詮釋。比如經常被認為顢頇無能的幕府,其實有過幾位出色的人物。看清時勢的最後將軍德川慶喜,謹慎行事的幕臣阿部正弘、崛田正睦,眼界卓越的海軍創始者勝海舟,把培里辯得一愣一愣的談判代表林復齋大學士等人,其實都以靈活的戰術和卓越的眼界,保住了日本在危機中有機會改革的一線生機。

又像是被後世認為是保守獨裁者的「安政大獄」發動者井伊直弼,雖然是因為被暗殺而又無法追究,讓幕府權威大衰,而扭轉了歷史的方向。但他在大老任職期間,堅定採取他的政敵崛田正睦的開港策略,也成就了今日橫濱港偌大的港市規模。這樣的貢獻,其實在過去主流的「輕幕府、重志士」的勝利者史觀中,比較少被注意到。

而後來被認為是維新英雄的志士們,雖然因為維新成功的關係而被紀念,但仔細思考,他們最開始的「尊王攘夷」主張,其實跟鄰近清國的「義和團」式民族主義差不多。坂本龍馬在黑船來襲時人在江戶,在他寫回去土佐老家的信件當中,也有「一定砍下外國人頭」的說法,可以看出早期的攘夷想法者思考其實相當幼稚。

類似的情況後來成為首相的伊藤博文也有過,他所屬的長州藩家老長井雅樂很早就提出比較接近開國攘夷主張的「航海遠略策」,但卻被藩內包括伊藤在內,受教於吉田松陰的「松下村塾」志士們激烈反對,長井最後被迫自殺。但等……more
1 2 3 4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