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孟嘗君和他的門客們
什麼叫門客呢?《資治通鑑》中有這麼段話:
孟嘗君招致諸侯游士及有罪亡人,皆舍業厚遇之,存救其親戚,食客常數千人,各自以為孟嘗君親己,由是孟嘗君之名重天下。
──《資鑑通鑑.周紀二》
意思就是,孟嘗君極力招攬網羅從各諸侯國出來闖天下的人們,比如類似蘇秦、張儀這種縱橫之才,或者類似孟子這種到處兜售自己治國思想的學者。他還招攬很多罪犯,潛逃國外的這種,這裡面很多都是厲害的人──當時沒有水泊梁山,這些人便都投奔到孟嘗君這裡了。
孟嘗君把這些人招到手下,有的給安排點管理工作,寫個材料、管個帳目、收收地租、管個工程什麼的;有的就給出出主意;還有的就閒養著,有事時再說。有錢任性嘛。
這些人就叫門客,他們不是社會的最底層,而是貴族的最底層──叫作「士」的這個階層。士的上面是大夫,大夫上面有王、公、卿。士雖然屬貴族的底層,但人數多,是社會的重要力量,類似美國的中產階層。所以,孔子、孟子很多修己治人的理論,都是針對「士」這個階層講的,比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就是士應當努力的方向。孟子講「士尚志」,士都是有志向的,是一群理想主義者。
從另一個角度講,士又是「四民」之一,「四民」就是士、農、工、商,今天還是這個說法。你不種地,也不做工,也不經商,那大概就是士。
孟嘗君不但把這些士、這些門客養起來,還要在他們身上進行感情投資,誰家裡親戚朋友遇上什麼事,他都會出頭給擺平。這樣,他和這些門客之間既有利益,又有情感,關係很緊密。而這些門客人數眾多,確實也藏龍臥虎,便形成很大的勢力。以至於在齊國被燕軍占領時,孟嘗君帶著這些門客就能守住他的封地薛城,甚至從齊國獨立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小國。後來,燕軍撤出齊國了,齊襄王也不敢將薛城收回。直到孟嘗君死後,他的兒子們爭奪繼承權,那時才乘機給收回來。
可見,門客真不是吃閒飯的。那麼,這麼多門客到底怎麼管理呢?接下來,就講幾段小故事,都是有關孟嘗君和門客的事,對於今天的管理者們可能會有啟發。
頭一個故事,講一個叫馮諼的門客,他來投奔孟嘗君。
孟嘗君問他:您有什麼特長嗎?
馮諼答:沒有。
孟嘗君又問:有點什麼愛好不?
馮諼:也沒有。
孟嘗君一皺眉,不過,他人見得多了,數千門客嘛,他打量了馮諼兩眼,這小夥子背著個大寶劍,有幾分氣概,就把馮諼收下了。
但是,他給馮諼的待遇是最低的。孟嘗君的門客也是分三六九等的,上等待遇吃飯有魚,出門有車;中等待遇吃飯有魚,出門無車;下等待遇無魚、無車,只夠個溫飽。
馮諼來投奔孟嘗君之前本來都快混不上吃喝了,現在有個溫飽也該滿足了,可他不。過了沒兩天,他就彈劍而歌,拿大寶劍打著拍子吆喝:「長鋏歸來兮,食無魚。」大寶劍啊,我們回去吧,這破地方,飯菜裡沒魚。
手下人便跟孟嘗君彙報:馮諼這小子夠矯情的,想要魚。孟嘗君一笑:沒問題,照辦,菜裡加魚。
馮諼吃了兩天魚之後,又彈劍而歌:「長鋏歸來兮,出無車。」大寶劍啊,我們回去吧,這破地方,出來進去的也沒個車坐。
人們聽了都笑話他:這小子也太拿自己當人了。
沒想到孟嘗君聽說後,立即就給配了車。
馮諼吃有魚,乘有車,享受著上等門客的待遇,該知足了吧。沒有。過了兩天,他又開唱了:「長鋏歸來兮,無以為家。」大寶劍啊,我們回去吧,這地方雖然不錯,但畢竟不是我的家啊。
人們都怒了:這人也太得寸進尺了,他還想幹啥啊?
孟嘗君聽說後,就問手下人:他家裡是不是還有什麼人啊?手下人說:確實,他還有個老母親,挺窮的。
孟嘗君立即安排人給馮諼的老母親送去衣食財物,足夠老太太養老了。
從此,馮諼沒動靜了。
講到這裡我們會發現,對於馮諼一次又一次要待遇,類似於今天的我要加薪、我要休假,雖然他的同事們覺得很過分,但做為老闆的孟嘗君不但不反感,反而很配合,甚至有一種欣賞的態度。為什麼呢?因為高明的老闆都相信,敢要待遇的人肯定是有本事的。不怕你要待遇,就怕你沒本事。
那麼接下來,馮諼的表現會不會讓孟嘗君失望呢?沒有!
《戰國策》裡講:
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
──《戰國策.齊四》
孟嘗君在齊國做了幾十年丞相,一絲一毫的禍患都沒遇到過,全靠了馮諼的幫助。那麼,馮諼是怎樣幫助孟嘗君的呢?
有一天,孟嘗君要找個人去他的封地薛城收地租、收債。關於封地,前面講智伯跟趙魏韓三家要地,要的就是封地。秦孝公的招賢令裡講,能出奇計強秦者,與之分土,也是給封地。封地,這是個制度問題,一講到制度就複雜,同樣一個制度,歷朝歷代在操作上常常大不同,要想瞭解得比較準確,最好還是看看錢穆或者其他專門學者的書。
孔子有句話:
多聞闕疑,慎言其餘。
──《論語.為政》
我們讀書不可能把所有的問題都搞得很明白,而且也沒必要,莊子講,「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人生有限,知識無限,以有限追求無限,得不償失。
可是,為了把故事、道理講明白,對於制度問題也得有大致的瞭解。封地,大致就是國君看你有功勞,或者你有血脈關係,或者看你順眼,就給你劃出一片地方來,這個地方就是你的封地。封地裡老百姓種地要交租稅,就都交給你;服役也是給你效力,你讓他們幹什麼就幹什麼。你就是什麼呢,說白了就是大地主。
幫地主討債,這肯定是得罪人的活,是費力不討好的活。所以,孟嘗君的門客們都有點害怕。這時,馮諼便來了,主動請纓:丞相啊,這事我去辦吧。
孟嘗君一愣,一下子沒認出馮諼來。怎麼呢?這叫「貴人多忘事」。他不會把對誰誰的恩惠天天記在心裡。旁邊人趕緊提醒:這不就是那個彈劍要魚的馮諼嗎?
孟嘗君笑了:哎呀,您看我這記性啊,馮先生,我就知道您是有能耐的人。
然後孟嘗君就把所有的地契、欠條之類都給了馮諼。馮諼臨走時問孟嘗君:丞相啊,等我把錢收上來之後,要不要買點啥貨禮給您捎回來啊?
孟嘗君隨口答:你看我家裡少啥就買點什麼吧。
然後,馮諼帶著這些地契、欠條就走了,去薛城了。隨後,沒幾天就回來了。
孟嘗君奇怪:怎麼這麼快啊?別人去了,怎麼也得苦幹兩月,才能把錢催繳上來。而且,那收上來的錢得夠拉幾車的,可馮諼空著手、空著車,就回來了。
於是他問道:馮先生,您收的錢呢?馮諼:我都給您買了貨禮啦。
孟嘗君著急地說:都買貨禮了,您買的什麼貨禮啊?我怎麼看不見啊?
馮諼:您不是說,讓我看家裡少什麼就買什麼嗎?我看啊,您現在錦衣玉食,僮僕成群,錢財如山,就缺一樣東西,就是封地薛城百姓對您的感恩。所以,我到薛城之後,就宣布您把那些欠租、欠債全部免除了。那些地契、欠條都一把火燒了。老百姓們那個感動啊,都對您感恩戴德,我就是把這個感恩給您買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