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大家好。
我叫猿倉佳奈美。
從今年春天起,我成了一名大學生,在大學參加靈異現象研究會。
你相信靈嗎?
有人有靈能感應,有人沒有;有人相信靈的存在,有人不信。
我原本屬於「沒有靈能感應,但相信靈的存在」這種類型的人。
不過,說來還真是不可思議。聽某人(就是因為他,我才會加入靈異現象研究會)說過之後,我這才感到疑惑,為什麼「明明沒有靈能感應,卻信相有靈的存在」呢?
如果沒有靈能感應,就看不見實際的靈,所能得到的資訊,頂多只算是以靈當題材的故事或傳聞罷了。但我在墓地裡會莫名感到緊張,只要看到動物屍體,就會默默雙手合十,心中對靈的存在深信不疑。
或許這就像我雖然從沒去過美國,卻不曾懷疑過它的存在一樣。
只不過,好像還有其他原因。
最近我聽那個人說,相信靈,或是覺得有這樣的東西存在一點都不足為奇……這就算是一種靈能感應。
那個人說,這是「讓靈看見自己的力量」。
舉例來說,當你有點相信靈的時候,靈也能就此認識到你的存在。如果你深信不疑,靈便會清楚的認識你,如果你只是對靈略感興趣,靈對你只就會有模糊的認識。
這不是「看見靈的力量」,而是「讓靈看見自己的力量」。怎麼說好呢,這是一種感覺有點被動的才能。
靈在看著你。
靈會發現你。
靈「看人的能力」也有強弱之分。如果靈「看人的能力」夠強,或許你的模樣就能更鮮明的呈現,而靈也會對你感興趣,前來接近你。
或許此刻靈就在你背後……。
唯有這麼想的時候,背後的靈才會轉頭望向你。
不過,我們人也是這樣。
例如在電車裡,注意到前方座位有人時,這股意念也會傳達給對方,或許還會四目交接。但如果將乘客連同前座都看作是背景,雙方應該就不太會有目光交會。
就類似這樣的情況,我莫名有種心領神會的感覺。
人和靈都遵從著同樣一套規則。
那個人是這樣說的。
合乎邏輯,而且正確,像數學般合情合理的存在,這就是靈,同時也是人。人死後,就只是變成靈罷了,原本的個性豈會就此改變,靈和人的本質根本完全相同,所以一點都沒必要害怕。
我愈來愈搞不懂他到底想說些什麼。抱歉,我已無法歸納整理,腦中開始一片混亂。
重來一下。
話說回來,這本筆記是我為了寫下高中時代的體驗而買的。如今回頭來看,當時發生的事還真是不可思議,為了好好加以整理保存,我才想到要寫進筆記本中。
以時間來說,那是在我高二那年的七月中旬到八月底那段時間所發生的事。
……我愈來愈緊張了。
我能全部都寫下來嗎?要寫到什麼程度呢?連那些令人難為情的事也要寫嗎?
算了,反正我也不打算給人看,就寫吧。
有時採日記的形式,有時採小說的形式,採取不同的寫法。要是顯得有點混亂,請見諒。
筆記1
關於正三角形的存在論與靈的存在論之間的同質性
那是我高二那年七月中旬的事。
如今回想,當時我會顯得那麼積極真的很反常。就算有人說我個性變了,我也能接受。
那天,我不斷在找適當的時機。
要主動跟同班卻從未說過話的男生講話需要勇氣,上課時我不時偷瞄他,而漸漸的,他也開始提高警覺,就像感覺被什麼怪人給盯上似的,就在這時,下課鐘聲響起。
「鳴神同學!我們一起回家吧!」
眼下是唯一機會。
我有點……不,是非常唐突的向前和他搭話。
「……原來是猿倉啊。」
「嘿嘿。」
面對因詫異而蹙眉的他,我硬擠出笑容來。
「幹嘛這樣嘻皮笑臉的?妳搞什麼啊,很噁心耶。」
我迅速將桌上的東西收進書包裡,就像要朝坐我斜後方的他衝去般,來到他面前。
「是因為……我今天很想和你說話!不行嗎?」
「完全聽不懂妳在說什麼。」
那是一成納悶、二成不悅、七成提防的表情。看了之後我猛然想起,鳴神很討厭別人以姓氏稱呼他,這是萌子說的,這下糟了。
「回家時,我們順道去喝杯茶吧?雄作同學。」
他嘆了口氣,站起身。
「還突然改變稱呼呢……妳是突然想到的對吧?」
他頭部的位置猛然來到我上方,沒想到他這麼高。
「如果只是喝杯茶是無妨啦……」
「太好了!那我們去站前吧,雄作同學。」
「別人這樣叫我,我一樣不喜歡。」
他如此說道,低頭俯視著我。
「咦,是這樣嗎?那我該怎麼稱呼你?」
「叫我雄就行了。」
還真簡潔呢。
他本名叫鳴神雄作。這麼一來,不就只剩全名的25%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