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的偶然與必然,如今只是自然。
只要不忘,一切都好。
以味蕾召喚記憶,用書寫惦念人情。
飲食作家的前世與今生──
韓良憶的半生態度。
過往種種,我始終懷抱著誠意。
曾經的那些人、那些事,如今雖多已不復見,
仍慶幸──他們還留在我的回憶和文字中。
人生一半,滋味如何?
是回憶深處的眷戀之味。幼時與父親尋遍桂花餅「金剛蹄」的午後,舊時氣味雖已消散,父親手心的溫度卻猶然溫暖。大考前與姊姊在深夜共享餛飩湯,寄託著對新生活的滿心嚮往。和法國男孩的青澀戀情,一如croissant溫熱香酥,卻不耐久存。過往已逝,所幸曾經寫下,得以永存不忘。
亦是浪遊與日常交織的豐美之味。她遊歷各地,最鍾情的仍在尋常裡,市場街坊的角落總有最多樂趣。她的旅行半居半遊,彷彿在異地過上了一段借來的人生。她信仰美食,最畫龍點睛的佐料卻是音符,義大利麵宜搭配帕華洛帝,烙煎香料牛排則一定要聽湯姆.威茲。
對時間流轉的體察,更是人生一半深刻領悟的生命之味。用當令的食材品嘗當下,從婆婆的豆湯留住惦念,大年初一用一鍋甜香,喚醒最熟悉的年味。而所有的走過與嘗過,都成為如今一再回味的好好活過──半生如此,滋味如是。
各界名人強力推薦
回味無窮推薦──
【《家酒場》、《小聚會》作者】比才
【導演】王小棣
【作家】李昂
【作家】洪愛珠
【廣播人.作家】馬世芳
【台大外文系特聘教授】張小虹
【音樂人】陳建騏
【詩人】楊澤
【APUJAN創意總監】詹朴
【作家】蔡珠兒
【作家.節目主持人】蔡康永
【劇場導演】黎煥雄
(按姓名筆畫序排列)
半生滋味,就這樣吧
輯一:記憶之味
我的記憶密碼
以九層塔之名
耶誕夜的童話屋
以粥養生
最後一碗清冰
漸去漸遠的梆子聲
凱撒不在義大利
日安,巴黎尚皮耶
所謂飲食作家的前世
只要不忘就好
甜美的生活
二姊
最後的滋味
輯二:流浪之味
昨日的菜單
遊走在世界的市場裡
尋找炸魚薯條
留在普吉的德國咖哩
夢幻的費雪漢堡
品嘗簡單的快樂
櫟樹下的廚房
徘徊聖雅各古道
La Dolce Vita──甜美的生活
卡瑟拉斯農莊的一天
阿爾薩斯的陽光與晨露
輯三:生活之味
如何謀殺一顆雞蛋
海畔有人
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
高麗菜的他鄉故土
各唱各調
食蔥有時
當Pavarotti遇見pasta
細火慢燉布拉姆斯
加勒比海風情的芒果豬排
誰在那裡唱著寂寞的歌
屬於Leonard Cohen的夏日記憶
輯四:季節之味
春光的滋味
夏天裡過海洋
一抹豔紅,從安第斯山飄到北海畔
野味之季
冷嗎?來碗荷蘭豆湯
立食,在寒冬
年味
半生滋味,就這樣吧
年輕的時候,如果有人對我說,未來我將出版逾二十本以散文為主的華文著作,我應該會哈哈大笑,說「別鬧了」。要知道,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懷有足以傲人的才氣和文筆,更不曾立志寫作,這主要是由於,我從小到大課業表現雖然不差,國語或國文成績也還過得去,作文分數卻是時好時壞,碰上老師出的題目恰好是我有所思、有所感的主題,能拿個甲或甚至甲上,倘若絲毫引不起興趣,就胡謅亂寫,被老師批個乙也是應該的事。總之,儘管我曾經是愛讀雜書的「文藝少女」,作文成績卻讓我多少有自知之明,並未妄想自己能當作家。
然而彷彿一轉眼,多年過去,我如今最為人知的身分竟是「作家」或「飲食作家」,看著自家書櫃上那一排署名韓良憶的著作,依然感到難以置信,怎麼我就這樣以寫作為業了。關於我起初何以拾起筆來寫食談飲,在前著《家常好日子》中,已藉〈食話從頭說〉說明大概。在你現在翻開的這一本《半生滋味》中,有篇名為〈所謂飲食作家的前世〉的散文,也作了一些交代。
這會兒,更不可思議的是,明知自己算不上文壇重量級作家,卻居然要出精選集了,真不知哪來的膽量!不過坦白講,本書之所以出版,除了我有一點傻大姐性格,做事常憑著天外飛來的莽膽外,也與總算緩和下來的新冠疫情有關。
疫情期間,我一如絕大多數人,生活出現不小的變化,最顯著的不同就是,不得不暫停越洋旅行,乖乖待在台北,在疫情最嚴峻時,甚至一連數日足不出戶。長期待在家中,培養出一大興趣:在串流平台上看電影,看厭了就讀書、聽音樂。有一天,又站在書房的書牆前左顧右盼,盤算著要讀哪本書,隨手自最近的架上抽出寫作生涯早期出版的《青春食堂》,隨意翻開。
這一看便放不下,並不是覺得當年相對年輕的自己,寫得有多麼好(雖然不能不承認,有幾篇我還滿喜歡的),而是書中二十篇長短不一的散文,皆透過味覺追憶往事,在又過二十年後,早已步入中年的我雖未遺忘這些往事,對提筆憶往時的心情,卻只留下模糊的印象。重讀舊文提醒了我,原來自己當時是這麼想,有這樣的感受。
於是一篇散文讀完再讀一篇,一冊舊作讀完又讀一冊,出版精選集的念頭慢慢在腦中成形,我想從這些已絕版且極可能不再印行的著作中,選出一些對自己的人生特別有意義或個人偏愛的文章,結集成書,一來當個紀念,二來則是,近些年來才認識我的讀者,有興趣或好奇的話,亦可透過這些「少作」與「舊作」,看看韓良憶是如何「莫名其妙」地成為所謂飲食作家或作家,說不定書中有些想法與心情故事,可以引發讀者的共鳴。
選入《半生滋味》的文章,記錄了我半生嘗過的滋味,有實質的飲食滋味,也有抽象的人生況味。說真的,若干作品如果換成現在的我來寫,可能會成為不大一樣的文章,這是因為隨著年紀的增長和現實生活更多的磨練,我從文筆風格到對生活的感觸,皆已不同於過往。然而話說回來,過去的「我」難道不是當下的「我」的一部分?而我以前寫的文章不也曾切實地參與並構築了我的人生?儘管歲月遞變,偶爾難免有物是人非之感,我還是十分慶幸自己曾以文字描述某段時光的生活,記下我遇見的一些人和事物。縱使這些人、這些事物如今已有一部分不復得見,至少在我的文字中留下紀錄。這麼看來,能夠成為作家,寫下這些文章,實在是我的一大福分。
這本書分為四輯,在多篇文章後面,以及每一輯的末尾,我新寫了一些段落,有說明亦有檢討與感想,算是後記。至於文章本體,除刪掉好比「了」、「的」之類的贅字和當年未發現的錯字外,其他並未更動。
回首前塵,最感謝的仍是筆耕生涯中那些曾鼓勵過我、給過我機會的「貴人」,沒有他們,不會有今日敢於自稱是作家的韓良憶。此外,就像我說過不知多少次,一本書的完成,從來不是作者個人的功勞,我要謝謝歷年來合作過的文字與美術編輯、行銷和發行同仁,特別是皇冠出版社方、前任總編輯盧春旭與現任總編輯許婷婷。各位多年來相信我、支持我,點點滴滴,我都銘記在心。
還有本書責編黃雅群、行銷薛晴方,以及為本書設計封面的楊啟巽先生,謝謝您們。
韓良憶寫於癸卯年大暑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