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練習:內向者的氣勢培育,成功者的後天素養

How Confidence Works

  • 作者:伊安.羅伯森
  • 譯者:廖亭雲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2/09/05

  • 定價:420元
  • 優惠價:79332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626-7181-12-6
  • 系列:UPWARD
  • 規格:平裝/336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心靈勵志/職場工作術
好書分享:
內容簡介

先相信自己,人生才會相信你。

權威臨床心理醫師10年研究,最全面深入的「自信聖經」!

伴你度過低潮、專注目標,蛻變成為理想的自己!

「自信」不是與生俱來的氣質,

而是可經由後天培養的能力,

掌握內在運作的關鍵,

你也可以無所畏懼!

不管是猶豫不決的你、平凡低調的你、害羞怕生的你,

都可以成為「自信的人」!

自信是每位成功者的必備能力,可以使我們更勇敢情緒更穩定大腦運作更靈活甚至可以讓人突破極限,發揮超常水準。然而,自信是天生的嗎?缺乏自信的我又該怎麼辦?

權威心理醫師伊安.羅伯森歷經十餘年研究,用科學方法探究大腦運作,發現信心」就像肌肉一樣可以訓練,每一次的挑戰,都會使信心肌肉更強健。當成功超出預期,大腦就會做出正向的反饋,這正是自信的來源,只要不斷挑戰自我,就能有效培養自信。

挑戰看似困難,卻可以循序漸進。當你學會逐步擬定目標,專注執行每個計畫,在達成每個階段時都能從中獲得成就感,形成良性循環,系統化地累積信心,讓每一次挑戰,都成為超越自我的期待。

自信,是人類面對未知的基礎,為不確定的未來確立方向,驅使我們克服萬難。從個人到社會,從政治到經濟,信心都時刻影響著我們的命運。只要用對方法,就能駕馭自信,掌握不斷前行的人生爆發力!


各界名人強力推薦

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作家 洪培芸

成大教授、《自己的力學》作者 洪瀞

諮商心理師 瑪那熊

認知心理學家 蔡志浩

諮商心理師、作家 蘇予昕 

盛讚推薦!


好評推薦:

這本書探究心理、精神科學領域一個有趣而且重要的新課題。——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思想如何理性地運作》作者/史蒂文.平克

對「自信」科學具有啟發性和實用性的全新探索,這對每個人都很重要,尤其對女性更是至關重要。——愛爾蘭前總統/瑪麗.羅賓遜

一本精采而發人深省的書——它將改變你對自信的看法。——《誰偷走了你的專注力?》作者/約翰.海利

各種實際案例構成的豐富故事,將啟發大眾對自信的全新變革。——英國應用心理學家《無畏》作者/皮帕.格蘭奇

這本書吸引人之處,在於從神經科學談到政治,都與自信息息相關。——《自然》學術期刊

這是一本引人入勝的讀物。——愛爾蘭國家廣播電台

關於作者
伊安.羅伯森 Ian Robertson

享譽全球的權威臨床心理醫師、神經科學家。
「全球腦健康研究中心」副所長。
都柏林三一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的創始主任。
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腦科學與健康中心」的傑出教授。
他撰寫過無數舉足輕重的學術文章,並於《衛報》、《泰晤士報》、《電訊報》、《愛爾蘭時報》、《時代雜誌》和《紐約雜誌》等知名刊物發表評論。目前常在歐洲、美國和亞洲的大型未來學講座與商業研討會中擔任演講者,也曾登上英國廣播公司電台,並參與多部大型電視紀錄片拍攝。
著有《心靈雕塑》(Mind Sculpture)、《心靈之眼》(The Mind’s Eye)、《贏家效應》(The Winner Effect)、《壓力測試》(The Stress Test)、《自信練習》等著作。

目錄

引言
1 信心是什麼?
2 信心的原理
3 信心低落的原因
4 是什麼讓我們有信心?
5 在失敗時保有信心
6 信心破壞者
7 性別落差
8 學會變得有信心
9 過度自信
10 信心經濟學
11 信心政治學
12 如何駕馭信心
資料來源書註
謝辭

影片介紹


內容試閱
引言

請想像一下,有種新發現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富有、更健康、更長壽、更聰明、更寬容、更快樂、更積極也更創新。你也許會心想,太誇張了,但事實上,這種新發現已經成真。
這個萬靈丹究竟是什麼呢?信心。信心之於人的積極進取,就如食物之於人的身體,少了其中一者,我們都會萎靡而死。如果你有信心,就能讓自己具備能力企及超乎想像的高處,反之則可能對你的未來發展造成毀滅性的影響,無論客觀而言你的成就有多高。
網球界傳奇人物大威廉絲(Venus Williams)在十四歲時,當ABC新聞台問她是否有信心在下一場可能會相當膠著的比賽中擊敗對手,她的回答是:「我很有信心。」記者略顯驚訝地追問:「為什麼你可以回答得這麼自然?」「因為我相信自己很有信心。」這位未來的球后用理所當然的口氣說道。
將近二十五年後,二?一八年大威廉絲接受《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採訪時表示:「我覺得自己之所以有這樣的成就,是因為我相信自己,而且我發現這種信心是從學習和培養而來。其實,我每天都會鍛鍊我的自信心,就像去健身房或在球場上訓練一樣。」本書會從科學和精神科學的角度探討信心究竟是能夠後天習得的技能,或必定是與生俱來的天賦。
樂觀、希望和自尊都是很容易和信心混為一談的概念,不過我會在後文說明,這些概念和信心有一項根本上的差異:信心可以驅使行動。你可以是樂觀的人,滿懷所有問題到最後都會迎刃而解的希望,但卻從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影響結果,或者更明確地說,那份樂觀完全沒有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之上。你也可以有很高的自尊心,自我感覺良好,卻沒有自信能達成特定的目標。
未來充滿不確定性,而信心是一種面對未來的心態,因為預期會成功而排除了未來的不確定性。自信指的是經過計算後篤定自己多半會獲勝,而這份篤定是源於過去的表現。信心之所以可以創造未來,是因為行動奠定了基礎。而且就如大威廉絲所說的,信心可以經由學習獲得。
信心的組成分為兩個部份:第一部份是你篤定自己可以做到某件事,也就是所謂的「可以做到」(can do)元素;第二部份則是認為自己做到某件事之後世界會稍有改變的信念,也就是所謂的「可以實現」(can happen)元素。
也許你確信自己可以做更多運動(可以做到),但卻懷疑這是否能真的幫助你減重(無法實現)。或者,也許你認同如果人人都降低化石燃料用量就可以減緩全球暖化(可以實現),卻不認為自己有辦法減少使用量(無法做到)。如果要讓信心發揮百分之百的強大作用,就需要徹底結合內心世界「可以做到」以及外在世界「可以實現」這兩大信念。
因此,實現可能性的關鍵就在於信心。信心是通往未來的橋樑,是人類獨有的能力,可以設想出尚未存在的事物,並且以此為目標努力。數千年以來,信心驅動著全體人類進步,從醫學技術突破讓人類壽命得以延長,到美國太空總署(NASA)將航海家一號(Voyager 1)送上銀河系都是如此。
一九六一年五月二十五日,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向特別舉行的美國國會聯席會議宣佈,美國要在十年之內讓人類登上月球。甘迺迪並不知道……more
1 2 3 4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