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持續看守身體的自律神經
自律神經是負責支配和控制所有內臟、血管、分泌腺,並調整體內環境的神經。自律神經會超越我們的意識,自主運作。呼吸、讓腸胃蠕動消化食物、流汗維持體溫,都是自律神經在非意識下正常運作的證明。
自律神經是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所構成,這兩種神經的運作大致上是恰恰相反的,有如互相抗衡一般。粗略來說,交感神經是在白天,人們清醒的時候運作,是主司「活動」的神經。副交感神經則是在晚上,人們睡覺時運作的「休息」神經。放鬆的時候,也多半是副交感神經優位的時候。
舉例來說,交感神經讓血管收縮、加快心跳速度,副交感神經則讓血管擴張、抑制心跳速度。小孩子想睡覺的時候手會變溫,這就是主要的運作從交感神經切換成副交感神經的徵兆。
無論是交感神經還是副交感神經,全都如同網絡一般佈滿全身上下,而控制這些神經的則是間腦的下視丘。另外,這些神經的運作也會讓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各自分泌腎上腺素(adrenaline)和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等激素。
自律神經就是像這樣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控制身體的,舉個切身的例子,我們一到夜晚就會想睡覺,到了早上就會醒來,這也是自律神經運作的影響。
即便我們沒有意識到,不過人類的身體是會因為自然的變動而改變的。比方說,下雨的日子,人們經常會莫名地覺得心情沉重,這是因為副交感神經優位的關係所致。各位可以將它聯想為低氣壓所帶來的影響。
太陽光會對我們的身體帶來各式各樣的影響。如今受到電燈發明之賜,我們可以在明亮的環境下度過夜晚。可是,人類已經過了好幾萬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就算有了電燈,這個節奏也不會在一、兩百年之內改變。身體是在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交互工作下,產生一整天的節奏的。
具體來說,早上因為太陽光等的刺激會讓人們清醒,開始為一天的活動做準備。交感神經因為受到刺激,全身都活絡了起來。
夜晚,我們的身體會結束運作,準備休息。隨著太陽西沉,交感神經的刺激也因而消失。取而代之的,副交感神經開始活躍,這就是一整天的節奏。身體會在大約二十四小時的節奏之中,反覆活動和休息。正確的說法是二十五個小時左右,不過這會在太陽光的照射下重新歸零。
自律神經就是這樣以太陽光為媒介,擔任著製造一整天的身體節奏的重要角色。
白血球,分別扮演三個角色
和外部侵入的異物對抗的免疫力──這種免疫細胞的主體就是白血球。人類體內的多數細胞和臟器其實是隨著進化而追加生長出來的,然而白血球卻是在我們還處於單細胞生物的時代,就已經存在了。換言之,白血球是從所謂的原始時代起,就以防衛機制的角色而存在了。
接下來,讓我們詳細地看看白血球的成分和工作吧。
大略說來,白血球是由巨噬細胞、淋巴球和顆粒球所構成的。
巨噬細胞大約只占白血球的百分之五。巨噬細胞擔任的角色,是吞噬、排除異物的清道夫,同時讓淋巴球和顆粒球認識異物被咬碎後殘留的碎屑,幫忙它們的運作更加順暢。其實,巨噬細胞是如此高等生物的白血球的始祖。
在阿米巴原蟲等原生物的時代,巨噬細胞一肩挑起排除異物的責任,而隨著生物進化為多細胞的高等生物,工作增加,巨噬細胞才分化為淋巴球、顆粒球,以利分工合作。因此,巨噬細胞還留有原始免疫細胞的特徵。
那麼,除了巨噬細胞之外的白血球成分──淋巴球和顆粒球,又是如何運作的呢?
顆粒球──負責吞噬鏈球菌、葡萄球菌、赤痢菌(志賀菌/痢疾桿菌)等較大的細胞。然而吞噬細胞的結果,顆粒球自己也會破裂死亡(自爆)。這個時候,顆粒球會釋放出活性氧化物,這是對人體有害的。其累積的屍體就稱之為「膿」。
淋巴球──負責驅逐病毒、異種蛋白質等非常細小的侵入者。淋巴球會釋放出一種名為細胞激素的發熱指令物質,讓發熱中樞運作,提高體溫,並再度促進淋巴球動員。
顆粒球和淋巴球在白血球內占了百分之九十五。理想的平衡約莫是「顆粒球百分之六十」對「淋巴球百分之三十五」。淋巴球的比例通常是以百分之三十五為中心,變動至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五左右的範圍。超過這個範圍的時候,就必須小心是不是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