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引言:粉碎地圖  
如果不用電腦手機查的話,你知道全世界有多少國家嗎?不確定?答案是大約兩百上下,可能多一點或少一點。現在,把時間快轉到二一五○年。到了那時候,全世界有多少國家?比兩百多?還是少一點?如果有一千國會怎樣?如果只有二十國呢?如果是兩個呢?或者,只剩一個?這樣畫出來的地圖意味著怎麼樣的未來?如果這個問題的答案會決定一切,那會怎樣?
二○○九年提出這個思考實驗的人,是四十一歲的創投人彼得.提爾(Peter Thiel)。他靠著創辦PayPal與早期投資臉書(Facebook)賺了一小筆錢,但在金融危機前一年遭到重創。他現在心裡想著一件事:如何逃離徵稅的民主政體。「我再也不相信自由和民主彼此相容,」他寫道,「自由意志主義者(libertarian)的最重要任務,是找到退路逃離所有政治形式。」國家的數目愈多,你就可以有愈多地方放錢,而且,由於擔心嚇走會生金蛋的金雞母,每個國家都愈不可能加稅。「如果想提高自由度,」他說,「就要增加國家的數目。」
提爾提出了一個由數千個政治體構成的世界,這是關於未來會怎麼樣的烏托邦夢想。他沒提到的是,他所描述的未來實際上從很多方面來看已經存在。
標準的全球地圖上顯示的是很不平均的色塊,歐洲和非洲的色塊比較密集,然後慢慢緩和,來到亞洲和北美洲,變成分布面積比較大的色塊。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世界,我們從小學開始就學這個版本,這也是提爾講到想要逃離的世界:每一片土地都有自己的旗幟、自己的國歌、自己的國家服裝與料理。每幾年,奧運的開幕式就會展現這個版本的世界,一再向我們保證這是一個小小的世界。
但如果我們僅用這幅以各個國家拚起來的地圖來看世界,那就錯了。事實上,學者一再提醒我們,現代世界坑坑疤疤、千瘡百孔、破破爛爛、四分五裂、針扎尖刺。在國家領域之內,還有一些非常態的合法空間、非常態領地與特別管轄區,也有各式各樣的城市國家、避稅港、飛地(enclave)、自由港、高科技園區、免稅區和創新中心。這個由國家組成的世界裡充滿各種特區(zone),而,我們直到現在才要開始理解由這些特區定義的政治現實。
什麼叫一個「特區」?從最基本的來說,「特區」是被一個國家劃分出來的飛地 ,不受一般的規範限制。在這些「特區」的範疇內,國家下放一般的徵稅權力,讓投資人高效地自行決定規則。「特區」是準境外(quasi- extraterritorial)的概念,制度上隸屬於母國,但又與母國截然不同。「特區」有百百款;一位官員算過,至少有八十二種。在各式各樣的「特區」裡,比較有名的有經濟特區、出口加工區和對外貿易區。在政治經濟光譜上的一端,「特區」可以是跨境製造網絡裡的節點;這種「特區」通常用加刺鐵絲網圍起來,是支付低薪從事生產製造的場域。在另一端,有另一種版本的「特區」:讓跨國企業藏匿獲利的避稅港。經濟學家加柏列.祖克曼(Gabriel Zucman)把這些被藏起來的利潤稱之為國家的隱藏財富(hidden wealth of nations)。企業把利潤放到這些低稅率甚至零稅率管轄區,讓光是美國一國,一年就損失了七百億美元;這類境外避稅區大約握有全世界八.七兆美元的財富。在加勒比海某些小島,註冊在案的企業數目還多過當地居民人數。歐巴馬(Barack Obama)第一次參選美國總統時,點名開曼群島(Cayman Islands)的阿格蘭屋(Ugland House),在這棟大樓裡登記了一萬兩千家企業。他說:「此地要不就是史上最大型的建築物,要不就是最大型的稅務詐騙。」事實上,這麼做完全合法,在全球金融體系下再尋常不過了。
全世界有超過五千四百個「特區」,比提爾幻想中構成未來世界的千個政治體制多很多。光是前十年,就出現了一千個新的「特區」,有些區不比一座工廠或倉儲大多少,是全球市場物流迴路上的一個轉接點,或是一個用來儲存、組裝或精修產品以避開關稅的地方。有些則是超大型城市專案,例如南韓的松島新都(New Songdo City)松島國際商業區;沙烏地阿拉伯的新未來城(Neom);還有日本的藤澤市(Fujisawa),這裡像是私有的城邦,根據自己的規定運作。二○二一年,美國內華達州的議員提出了一個類似概念,指出他們或許可以讓遷到該州的企業自訂法律,回歸一世紀以前的企業城(company town),只是轉個彎改名為「創新特區」。在英國,保守黨政府為了在脫歐(Brexit)之後「提振」去工業化的北方,提出了一套以一連串的免稅區和自由港為重點的計畫。這套計畫的狂想目標是什麼?和杜拜一九八五年成立的傑貝阿里自由貿易區(Jebel Ali Free Zone)一較高下;在杜拜此區,企業享有五十年的免稅假期(tax holiday),還可以取得海外勞工,用簡陋宿舍安置他們,並支付連英國最低工資都不到的薪資就好。